采桑作业7

在多元信息中实现动态平衡

——读《文章的动感如何达成》有感

文章需要一种平衡感,即让抽象信息与具体信息、综合信息与详细信息、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融合得恰到好处,不偏废其中某一点,也不特别突出某一点。这在新闻报道、文物专访类文章中体现很突出。

如何实现这种平衡?《文章的动感如何达成》一文给出的答案是“交替使用对立元素”。这确实是一种好办法。

当然还有另外的办法。主持人杨澜就对于《杨澜访谈录》中嘉宾背景材料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个好的背景,应该由一个三维空间构成,首先要搭建起的是一条历史的横轴线;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相同领域中的其他有影响力的事件是纵轴线;而嘉宾的成长轨迹,则是第三条轴线。在这个立体的模型中,发生在嘉宾身上的每一个故事,就如同一个有内涵的坐标,可以进行深入的剖析。

如果说“交替使用对立元素”是使读者的注意力不断转移,从而实现文章的动态平衡的话,那么杨澜的“坐标分析法”则让读者的注意力从多元信息中聚焦到核心人物身上,又能从这一个人辐射开去,关注到他所在的社会和历史现状,从而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那么,问题出来了:纯文学作品的动感又如何达成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507评论 25 709
  • ‌冬日寒冷,夜晚更甚。近日工作得闲,心也宽敞。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会到办公室,晚上的办公室非常安静,而我喜欢独处...
    绝壁松阅读 295评论 0 0
  • 一个朋友,好像从我有记忆开始他就在了,而且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对彼此的了解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家人(毕竟有些事情不能和家...
    ChuJimmy阅读 1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