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的第35天,共看了36本书。原来,我是一个拥有很多想法、行动力却很差的人。每年计划着要看好多好多书,做一个知书达礼、内外兼修的知性女人。但事实是每天下班就躺沙发追美剧看电影,毕业六年共看了一千多部电影,两百多部剧集。后来学习时间管理知识,发现观影追剧只能算是一种消遣,而真正有效的时间应该投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比如阅读学习。
于是在微博上打卡开始看书,因为业余时间比较充沛,我就确定了每天阅读两小时100天计划。那三个月真是充实而又艰难,基本都能轻松完成阅读任务,偶尔会因为加班、聚会、探亲等原因无法完成,然后向休息要时间,利用晚睡早起午休时间补上。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去年去台湾旅行的一个星期,我居然也能完成打卡任务。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100天,让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一天不读书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一旦养成阅读习惯,读书就跟空气一样自然,恨不能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阅读这一件事。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我观影追剧时间越来越少,阅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而我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正能量满满,容光焕发,踌躇满志,积极地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阅读,让我彻底摆脱孤独、自卑、迷茫、焦虑等一切负面情绪。2017年我共阅读了105本书,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年阅读量突破100的目标。
我之所以想挑战每天阅读一本书,是源自一个概念:快速阅读。关于高效阅读我开展了两次主题阅读,也学习了不少关于快速阅读方法,比如五分钟内将一本书摄入脑海的影像阅读法、三十分钟读透一本书的王者速度法、一小时内阅读完一本商业书的黑体字读书法。这些对于阅读入门级来说有点困难,我更加相信慢工出细活,宁愿多花一点时间,把一本书读懂读透,也不愿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是这些方法不好,只是还不适合现阶段的自己。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快速阅读》。我们的阅读能力体现在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用同样的时间看更多的书,而提高理解能力可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用公式表示就是: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这本书的作者就提出通过训练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使你的阅读效率提高三倍以上。看到这里我很心动,如果我的阅读速度提高三倍,那么我也可以实现一年阅读300本书的目标。
我原来的阅读习惯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看,这种方法有三点弊端:首先阅读速度非常慢,两百多页的书要看四个小时,其次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刷刷微博,最后是阅读效果不好,经常看完一本书也不知所谓。《快速阅读》这本书完全对症下药,作者提出逐字阅读是低效阅读的症结所在,不仅拖慢速度、影响理解,而且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们可以尝试快速阅读方法,控制自己的眼球运动,减少眼睛的对焦,变逐字阅读为整句阅读,阅读速度提高很快。我用书中提到的方法看完这本书,速度真的提高了两倍。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快速阅读方法非常好用,阅读成效也显而易见,但是贵在坚持,贵在实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成了必备的技能,快速阅读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有了之前的阅读实践,如果我快速阅读一本两百多页的实用类图书,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那么我也可以尝试每天阅读一本书。
我是如何做到每天阅读一本书?不仅读得快,读得精,读得欢快,还能成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1、在脑海里描绘一个美好蓝图
读书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的事情。你不能因为别人读书,你也读书,这样很容易半途而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一个可以描绘、有声有色、有画面感的美好蓝图。清晰的目标才是坚持阅读的最大动力。当你选择主动阅读的时候,这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也更容易坚持下来。藏书千册、读书万卷,这是我认为的极高品质的生活。我脑海中描绘的未来,要有一个很大的书房,书房里有整面墙的书架,当我的指尖划过书脊,每本书都讲着一个故事。这样一个美好的画面,一直驱使着我拼命买书读书。
2、为自己私人订制读书清单
当你决定主动阅读的时候,选择看什么书成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阅读。平时在刷网页、刷微博、看订阅号文章的时候,就要有主动收集信息的意识。看到某位大咖推荐了一本书,觉得是自己感兴趣的就要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阅读书库。每个月我会根据自己的书单,选择20-30本书,通过图书馆借阅、购买电子书、网购纸质书三个渠道,把想看的书准备到位,然后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我们要非常慎重地选择每一本想看的书,不要因为打折活动囤了一大堆永远都看不完的书。
3、规划好每一天的阅读时间
英语里有比较级和最高级,我们的人生也有各种形态。我们不和别人比赛,只希望比过去的自己好、更好,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人说,我也想读书,可是我根本没有时间。但是你总有时间刷微博、追美剧、打游戏。我每天自由安排的时间是午休两个小时、下班后四个小时。我把阅读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如果晚上有其他安排,就利用午休、睡前凑两小时阅读,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审视自己的日程安排,为自己腾出一段独处的阅读时光,然后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完成。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阅读,你的思想一定能得到深化。
4、有意设定读完一本书的时间
既然立志每天要读完一本书,当然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首先要摆脱必须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的观念束缚,逐字阅读是降低阅读效率的最大障碍。其次要迅速转动眼球,培养一次性读取大量文字和语句的能力。最后就是设定读完这本书的时间,给这本书一个最后期限,能有效督促你提高阅读技能。推荐用番茄工作法来阅读,其原理是设置倒计时,增强紧迫感,提高专注力。当我开始看一本书,首先翻一下页数和目录,估算阅读时间,再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倒计时一个小时专注阅读。这样多次尝试,可以掌握自己的平均速度,不断突破,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5、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
你以为读完一本书就完事了吗?你只是完成了整个阅读进程的1/3。阅读应该包括输入-输出-实践三个阶段。就比钓鱼,好不容易钓到鱼,如果不加处理,放置不管,就会腐烂。如果妥善处理,冷冻保存,就能随时享用。所以看完一本书,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输出,消化吸收。有四种方式:一是用“摘抄+感悟”的方式,整理好读书笔记,保存到印象笔记里;二是写短评,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尝试着写出来,分享到微博上;三是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四是写读书心得,当遇到一本启发心智的好书,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到各大平台,这就是写作。
6、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终于到达了阅读的最后一步,就是不断实践,将读到的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效果。通过阅读我掌握了时间管理和快速阅读的能力,希望未来还能掌握更多的人生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比如,当我发现自己阅读速度很慢,就设立了将阅读速度提高三倍的目标,然后把相关主题图书搜集起来做主题阅读,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尤其是书中提到的快速阅读的方法,马上运用到阅读实践当中,目前阅读速度已经提高两倍。遇到问题-寻找答案-检验结果,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精深。
有人说追求阅读数量毫无意义,一年阅读300本书除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没有任何价值。我认为,量变达到质变,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我们观察世界的触角才会更长更敏锐,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不人云亦云的人。知乎上关于读书有什么用最好的回答是,“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成就了现在的你。
每天阅读一本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坚持阅读的人,有很多;坚持每天阅读的人,却很少;而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不想成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不想过一种稀松平常、千篇一律的人生;我想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灵魂有香气的少数派,我想成为一个敢想敢做、有颜有料的行动派。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的人生设计师,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阅读,让我成为一个有温度、懂生活、会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