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的人生活在幻想中,如果生活在幻想中,很多事情都会事与愿违。
例1:离考研还剩两个月,学了两个小时,进步本为0页,那你两个小时在做什么?大部分人以为自己在学习、在工作,实际上脑子里面都是在胡思乱想。
每做一件事,你用几分钟回忆一下你刚才的想法。你会发现,脑子里是大量乱七八糟的想法。很多想法都是不靠谱的,大部分都是幻想,而且是幻想里面,叠加着幻想。
所以我们要质问自己,有没有在幻想,另一方面提醒自己去看大量的事实,否则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2.不遵循客观事实的后果:
我们欠缺的就是把愿望变成现实,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知道一系列的事实,没有这些事实,我们的思维会不断拐弯的,有些错误是致命的。比如对博士来说,没有修够足够的学分,发表足够的文章,那就延期,错过一系列的机会。
3.事实的重要性
(1)诺贝尔奖的事实,绝大多数诺贝尔奖颁给了科学发现,而不是理论,比如诺贝尔奖的创设者诺贝尔,他发明了炸药,这就是一种发现,而不是理论。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的放射性现象,这些都属于发现。
为什么?
因为一个新的发现可以指导技术,科学发现是具有源头性的,发现的是一大堆事实,在整个自然科学界,整个历史过程中,事实是起到了源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顶级的科学圈子对事实的尊重是压倒性的。
(2)明清时代中国为什么会衰落?
因为闭关锁国造成了后果,忽略了大量的事实。如果不是闭关锁国的状态,而是详细了解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他们在干些什么,在搞什么发明创造,如果他们知道大量事实,他们还会延续过去的做法吗?
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发生什么。
4.麻木的人生:
对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中、自己的认知中,使得我们很难去看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成为一个明白人,要不断搜集事实,正面的反面的事实,如果这样做,成功几率就比较高,否则就会面对不断的失望、挫败、事与愿违。
5.信息究竟有多重要?
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我们的学习、工作状况,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抉择构成的。
凭什么做选择、做判断呢?一方面就是根据逻辑做判断,另一方面根据信息。我们所获的信息总是不足的,那怎么办,我们要聚焦自己想得到的事情上获得大量信息,作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
跟事实相对应的是什么,是固有观念。
比如大清帝国的衰落因为闭关锁国,所以基于事实和机遇观念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最高水平的人永远是按照事实做判断,不断的在获取新的事实,即便你知道了原则和法则,但是这个原则和法则要帮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你仍然需要新的事实。
6.无论你想得到什么,还是想实现什么目标,那你一直要做的事情是不断收集与你的目标相关的事实。
(1)巴菲特:很小的时候,想赚钱,看《赚一千种美元的一千种办法》这本书,每种办法都是讲的事实;看到这个事实后,他会要
马上往自己身上用。
当然在你获取事实的力量、能力增强之后,可以去衡量,自己决策的准确率能提高多少,而在处理实际事物中,也会感受到进步。
(2)孙正义在加州伯克利读经济本科,他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他没有立刻拿学位证书,就跑回日本了,准备创业,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大量调研资料,读了三四千本书,判断要进入哪个行业,以什么作为切入点。
相反,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拍脑袋,以为自己有这方面特长、那方面特长,以为自己哪个方面有个新点子,新主意,就把那个方面看的有多么重要,实际都很荒唐。
还有好多人做事的时候,不去考虑他的代价,相同的条件下面,人家做成一件事情付出多大的代价,你不知道,所以盲目去做,半途而废。
7.关于人自身的潜能的事实。
比利时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用17个笔名写了431部小说,曾经1天写上百页,3天写完一部小说,总共改编成50多部影视剧。
美国科学与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一生著作500本,平均一年写9本书。
金庸全集里最新版,共计超过855.3万字,社论7000多篇,2100多万字
中国作家倪匡,一生创作了5000多万字,用笔写的。
当代玄幻作家唐家三少,目标是超过倪匡,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以每天8000字的进度,已经写作了4000多万字。
因为我们不知道事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实际上算不算痛苦算不算打击,那是坐标有问题。一些名人的传记里会看到很多的事实,当你做一些事情觉得很难得时候,你去参考这样的事实,那就不会觉得很难了。
比如考研每天做20页进步本,一点点想办法突破,到那个时候,你的认知全都变了。这就是基于事实的思考。
凡是觉得人生受挫,人生昏暗的人,是因为看到的故事太少,造成了思维的局限。
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去看这些显著的事实,来校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我们的很多语言其实是有问题的,什么痛苦啊,艰难啊,挫折,失败,打击,要用这些词的时候,要慎重。那些远远称不上痛苦,远远称不上打击,远远称不上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