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数千年来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文化断层的国家,无论是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所列举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如今西方史学界所标榜的“五大文明”,中国都名列其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但百年屈辱并没有将我们压垮,我们都挺过来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经数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指明前行方向和路径,鼓舞和激励我们创新传承、活化利用,在与文物“对话”中汲取精神滋养,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之光烛照伟大复兴征程。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是青年的修行之路。当代青年是自信的一代,这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自信,更表现在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他们自觉拥抱中华传统文化,但不可否认地是,中华文化在一些年青人中,出现了断痕: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冷落;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却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浮于表面;还有近年来流行的外来文化,也让青年疏远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需要循循善诱,把他们引领到传统生活中去,要让中华文化融入青年血液,让优秀素养提升青年修养,这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之处。《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综艺节目、《唐宫夜宴》等文化作品让很多年轻人眼界大开,精华的文化本身就会带给人感动,文化本身就会引起人共鸣。
赓续中华文脉,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把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要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不割裂历史、不僵化保守,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立破并举,在延续历史中开创未来。党员干部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之力,涵养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扎实历练各项基本功,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顶得上去,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的党员干部,劈波斩浪勇立时代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