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到平等的位置,有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就是召开家庭会议。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可以表达家庭价值观、共同规划时间、厘清期望值、表达欣赏和感激,以及解决问题和挑战。
家庭会议的目标是让全家人都感觉像一个团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欢乐。
提前做好准备
在亲子课上,YY老师说到了家庭会议,于是我就在心里设定了一个计划,暗暗为家庭会议做思考。
在孩子从课堂回来之后,践行了几天,我就对孩子说,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吧。
孩子参加过很多次线上班会,对于家庭会议还是很新鲜的。
我们定了周日晚上开,提前做好预告。
这让大家都有了满心的期待。
一起去规划和期待一件事情,对一个家庭来说,显得特别有意义。
尤其是第一次家庭会议,有了期待就变得更加有价值了。
确定角色和议程
开会前确定了角色,会议由爸爸主持,设置了计时器,由孩子做时间大臣。
每人发言5分钟。
议题是回顾本周做得好的地方、下周改进计划和对家庭成员的点评。
当把议程、计时器都使用上的时候,一切也变得更加正式了。
发言和评价
第一个发言的是孩子。因为之前召开过线上班会,并且我们也一起审视过一周的打卡情况,孩子把一周的三个亮点总结得非常好,有条理性,表达清晰准确。因为有数据,有新制定的目标,于是对下周的要求也非常清晰。孩子检视的重点在于睡眠上面,根据手环记录,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9个小时,主要影响原因是弟弟这周都很早醒,六点左右起来了,影响到了哥哥。下周的目标要先达到9个小时,以后要达到10个小时。本周的番茄钟用得很好,每天都能回家之后拧番茄钟做作业。下周要继续做好。阅读也做到每天专注阅读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可以适度改成早起阅读。最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点评到位,出乎我意外,他竟然合理给我们运动安排了“错峰”时间,时间规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第二个发言的是爸爸。爸爸把自己的本周陪伴做了检视,提出作业检查和每天践行打卡和共读班内伙伴践行打卡的改进方式,支持孩子把晚上睡眠时间往前调整,全家努力做到带孩子9点前睡觉,支持孩子早起后阅读。
第三个发言的是妈妈。她对本周的跑步做了总结,也积极支持全家把晚上睡觉时间往前移。对家里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对每个人逐一提出了要求。
这种限定主题轮流发言的形式,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相互听取意见和接纳对方。我们没有在任何一个人发言的过程中主动打断过,倾听更加突出,提出的意见都能认真接受。
最后共同讨论后,我们觉得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召开家庭会议非常有意义,这个做法将长期实行。
毕竟是第一次家庭会议,我们也做了录音。
改进和优化
1.提前预告家庭会议时间,并且写出议程表,让全家都可以了解将要讨论的想法和事情。把它贴到客厅的白板之上。
2.轮流主持。
3.轮流发言。录音机即发言器,只有手持录音机的人才可发言。发言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
4.增加有仪式感的奖励。例如,本周孩子获得奖状一张,可以在家庭会议上,重新发奖。
5.把家庭会议日程记录进孩子的月度日程表和家庭共享日程表。
意义和价值
把会议引到家庭,主要体现出有仪式感的行为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提供平等表达的最佳机会,获取共同的价值。正式的感觉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更大的尊重和平等,进一步提高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