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学习的饥饿感

人不吃饭就会有饥饿感,腹中空空,需要进食,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和意识反应,提示人们必须补充能量。这种饥饿感,大家都有亲身体会,饿了,凉馒头都比山珍海味好吃;不饿,山珍海味可能还不如凉馒头。饿过肚子的人,才知道饿肚子的难受,也才知道珍惜饭菜、珍惜粮食。

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应该有一种饥饿感。这种学习的饥饿感,就是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和求知欲,对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不满足感。有了这样的饥饿感,求知欲才会旺盛,学习起来才能如饥似渴,充满动力。如果能长期保持这样的饥饿感,学习自然可以成为“一日三餐”的好习惯,全面摄取知识营养,对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新理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每个人都会“本领欠缺”,每个人都应该有点“本领恐慌”。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本领已经全部学到位了、学到家了,从此不再需要学习了。如果总是对新知识、新本领充满“饱腹感”或“厌食症”,那么学习就成了被动的难事,没有学习的内驱动力,也就无法静下心来,更无论钻研和深究了。

学习是解决“本领欠缺”和“本领恐慌”的根本途径。为了保持学习的饥饿感,可以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确定的目标不一定能够短时间内实现,但这种对目标的努力追求,会自然而然地让人产生饥饿感。主动给自己增加学习的砝码,激发战胜困难的欲望和能力,永不自满,永不停滞,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学习不能指望一劳永逸。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说出了学习的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觉悟、一种责任,成为自觉行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常会遇到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学习中调整、在困难中前进,让自己始终保持活力和创造性。要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一直保持对学习的饥饿感。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时刻保持学习的饥饿感,多些“本领恐慌”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只有多学习、多积累、多历练,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努力保持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本领,干出更多实绩,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新时代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第131次)分享的是学新的东西。 互动question:你学习止步了吗? 喜欢的一句话,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M246G甘堂阅读 428评论 0 1
  • 1 在亲子阅读交流时,有很多妈妈跟我提到:孩子坚持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突然不想读了,每次要他读的时候,感觉他很难受...
    麦麦安阅读 254评论 0 5
  • 《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中,北野武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所谓的天堂,充其量也就是无限量畅吃的那种餐馆...
    土豆的学习成长日记阅读 1,898评论 0 7
  • 一头狮子在什么时候的战斗力最强,当然不是吃饱的时候,而是饥饿时。 只有处在饥饿状态下的猛兽战斗力最强,因为这时它们...
    爱做梦的闲鱼阅读 634评论 0 1
  • 保持饥饿感是现代人生活幸福的来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前,我国大部分人都物阜民丰,生活相对富足,早已告别了过去...
    任飞扬阅读 42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