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hanniman在东吴证券“智能制造&服务”专题会议(10月21日)上做的一次分享,原标题《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与投资机会展望》, 部分内容有更新。
一、为何要先介绍图灵机器人
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这个概念,简单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机器人载体”,比如各种实体或虚拟的机器人,她是有外形的;另一个是“机器人大脑”,能提供各种智能决策和服务。
“现阶段”,用更通俗的话说,机器人产业主要包含“机械”和“软件”2个部分,并且,机器人产业的主角“将从机械变为软件”。这个判断,其实是今年年初我们内部的预测,但没想到,在今年6月25日的某个机器人行业会议上,就有类似的声音:
1) “与15年前相比,现在机器人开发已经相当容易了”
——Scott Miller,CEO of Dragon Innovation
这位Scott Miller,最初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机器人研究,后加入MIT的研究人员创立的iRobot,主导了屋巴等的开发,之后创立了对机器人领域初创公司提供投资和机器人制造咨询服务等的公司——Dragon Innovation。所以,他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2)“过去,机械部分是机器人的重要部分,而现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更为重要”。
——Charlie Duncheon,Co-Founder of Grabit
非常有趣的是,说这句话的Grabit公司,是开发以静电吸附物体的机械手的——一家做机械部分的公司,自己跳出来说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将更为重要。
我们图灵机器人的定位,是中文语境下智能度最高的语义和认知平台。简单说,我们做的就是机器人大脑,我们自己不做机器人实体,但会和这一类的公司合作。
从去年11月7号发布以来,短短1年时间,我们图灵机器人已经被应用到15个场景,比如各种家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客服等等,并且已经有超过10万家企业和开发者在使用。熟悉这个领域的朋友知道,这个量级和速度,已经是非常夸张的了。
那我说这个成绩,其实是为了说明,我们对行业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有独特性的,因为我们能接触一些水面以下的信息。从而引出后面的内容——
二、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
首先,我们站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观”机器人行业:
这张图是我们自己绘制的,也是我今天整个分享背后的主线。
这里分别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互联网3个领域过去几十年的大事件节点,我们想表达的是,现在的服务机器人,其实并不仅仅是传统的机器人行业的延伸,而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互联网3个行业的渗透融合,是高度交叉、高度门槛的科技应用领域。要想做好服务机器人,只有其中某一个领域的积累和理解是不够的。具体这个图怎么用,我们后面会再提到。
什么是服务机器人?
下面这个问题,能部分体现我们对于(服务)机器人这个品类的不同理解。
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这几个字,里面并没有包括“机器人”为什么也是我们图灵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之前行业有观点说,“智能汽车就是装了4个轮子的手机”,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理解,未来智能汽车的本质是一个机器人,或者说叫“汽车人”;类似的,对于,智能家居,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我的老婆买了西红柿回家,正要往冰箱里放,我说“西红柿不能往冰箱里放,反而会坏得更快”,她当时不太相信,因为她从小就是这么生活的,我就想,如果这个时候,这个冰箱是一个智能冰箱,能够主动的理解我们谈话的内容,并语音告诉我们说“西红柿这类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不能直接放冰箱,除非先用保鲜膜包好。”如果这样,这还是我们曾经认知的冰箱,或智能冰箱吗?已经不是了,他就是一个机器人,或者说冰箱人。
我们判断,这种汽车人、冰箱人,可能成为车载或家居场景的服务入口,而不是各种智能插座、路由器等等产品。
下面,我们看看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相关数据。
(注,以上数据从网络收集,不一定非常精确)
在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确实比较晚,但已经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纲要(2006~2020)》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了。
三、行业前景及投资机会展望
1、投资时机还早吗?
1)先看整体的行业技术成熟度
这张图,是Gartner公司发布的“2014新兴技术炒作”周期图。他把各类技术按照技术成熟度和期望值分类。
A.横轴“创新萌芽Innovation Trigger”、“期望最顶点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下调预期至低点Trough of Disillusion”、“回归理想Slope ofEnlightenment”、“生产率平台Plateau of Productivity”,越往左,技术约新潮,越处于概念阶段;越往右,技术越成熟,越进入商业化应用,发挥出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B.纵轴代表预期值,人们对于新技术通常会随着认识的深入,预期不断升温,伴之以媒体炒作而到达顶峰;随之因技术瓶颈或其他原因,预期逐渐冷却至低点,但技术技术成熟后,期望又重新上升,重新积累用户,然后就到了可持续增长的健康轨道上来。
大家可以看到,智能机器人在这个图里面,是一个蓝色实心圈,代表Gartner认为,还有5~10年才能完全、真正的商业化。
2)另一方面(产品化),我的堂弟在某个日本机器人公司(最大的几家之一),他告诉我,日本那边,向导机器人和类人型的服务机器人,产品成型好几年了,不过卖不出去……
为什么?!
这和另一个问题相关——中国有可能弯道超车吗?
我们是业内相对乐观的,所以认为“会”,因为我们有深圳(硬件)+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
3)投资行业相关背景
我今天没有列举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情况,而是提供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部分投资情况,以做类比
综上,我们认为,虽然咨询行业认为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有5~10年才能真正商业化,但作为投资角度,现在已经不能说“早”了。
2、如果现在已经可以投资这个领域了,那如何选呢?
但是,做服务机器人,做大的困哪其实在于……
人的升级!
就像前面的那张“机器人+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图所表示的,这个交叉领域太难了,即使不是自己做所有产品技术模块,也必须具备极为深度的整体认知。
对应的,人的转型难度太大。不仅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需要变化,甚至思维方式、整个人,都需要变化!难度大到,就像“传统行业的人学互联网思维”一样,甚至于,可能很多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因为我们也是最近才意识到的。。。
最后,因为我是做产品经理出身的,所以今天我并没有介绍太多的纯数据,而是希望分享一些不一定正确、但比较特别的分析角度和思路,希望能提供大家一些参考价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