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介绍到了,要成就用户,就要设法推动用户不断向成长曲线右上方前进,最终成为专家。今天的内容则要介绍:什么是专家。
专家就是能反复重现成果的人
从一般定义上来讲,专家指的就是在某个领域里有着突出的知识、技能或权威性的人。由于本篇针对的是用户,所以就对专家的定义做了一定的限制,就只局限于专业能力与工作成果方面。
专家不是指他们知道什么,而是指他们能反复做什么。
专家不仅仅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而且他们还可以把这个应用过程反复重现。
我们日常中的学习、包括针对用户的培训也往往都会在这里走进误区。我们往往讲了太多“为什么” “是什么”,而忽略了“做什么”“怎么做”。成就用户卓越,本质上就是带领用户学会“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
专家能做出更高明的选择
专家在运用专业知识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这些选择不一定是意识的产物,但相比普通的爱好者或经验者来说,专家的选择往往更好、而且方法也更有一致性。
比如针对有特定症状的患者,专家作出的诊断会更准确、更可靠;针对特定的主题和采光条件,专家作出的构图和曝光选择会更好、更协调;针对特定的棋局,专家下出的一手会更有远见与大局观。简单来说,专家就是在某个领域里,给定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完成情况会更好更可靠的人。
定义卓越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所说的“更好更可靠”必须是具体可见的。有了标准,才能凸显出专家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差距。因此,我们就必须定义出一个符合我们产品应用场景的“更好”来。
比如说,如果我们生产的是照相机,我们就可以定义在给定的基本参数和采光条件下,能拍出更清晰照片就代表着“更好”;如果我们提供的是平面设计软件,我们就可以定义在给定的产品主题下,能设计出更美观海报就代表着“更好”。所有这些标准,都是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能给用户划分出等级,为他们提供向上发展的目标方向。
天赋不是决定性因素
很多人会觉得,决定我们学习与掌握某项能力的关键在于天赋。但过去数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断证明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绝大多数的非体育运动领域,“天赋”并不是获取高水平专业能力的绝对条件。
大量的追踪实验显示,不管是速记、音乐还是国际象棋或知识类学习,整体上来看表现的优异程度都与练习量有着正相关的联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是虚无缥缈的励志话语,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的。
当然,不同人之间的天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在绝大多数的非体育运动领域,有没有天赋的差异往往只在初始阶段和非常顶部的位置有所体现。相反的,很多有天赋的人反而会在后期遭遇停滞阶段时变得意志消沉、甚至放弃继续精进。
在了解了什么是专家之后,我们就将进入本书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专家是如何炼成的了,接下来将分两篇介绍这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