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节那天,想在网上给父亲买件衣服。
看好了样式,在尺寸上我却犹豫了一会儿。
按照父亲的说法,他的身高有一米七六,算是不矮的。以前也觉得靠谱,我们家的孩子遗传了父母的高个基因,长得都不矮。
小时候,也觉得父亲特别的高大,对他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他说的话我们从不敢轻易的说不。
只是,这几年,发现父亲好像没那么高了。有时候,站在一起,感觉我们的身高上下差不出两厘米。
不是我长高了,是父亲变矮了。
在子女一天天长大的情况下,父母一天天变矮了。除了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身体的萎缩变矮外,还有子女看父母的角度。
有时候,看到这些,竟然莫名的辛酸。
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
2.
跟同事谈起变高变矮的问题,他给我讲了个故事。
小的时候,他特别崇拜他们家隔壁那个铁匠。那人长得五大三粗,看起来就孔武有力,抡起大锤来虎虎生风。
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到邻居家看人家打铁,有时候一呆就是半天,父母喊他回家吃饭他才依依不舍的起身。
在小小的他的眼里,铁匠就是他能见到的最真实的男子汉的形象,他时常仰着头看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变成他那样的人。
后来,他上了学,还当了兵。
第一次回家探亲,他见到了几年未见的铁匠邻居。
邻居还是那个邻居,只是在他的眼里,铁匠曾经的光环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有点失落。
有那么几天,他还是去看铁匠。他看看铁匠,再看看自己,自己已经比铁匠高出了半个头,而且看上去更加的英武,在那一刻,他突然就释怀了。
铁匠还是那个铁匠,他不再是曾经那个小孩子了。
“后来,见的人越多,最初那些让我仰视的人,慢慢都好像变矮了。”他说。
3.
大三到一所学校实习,带我们的是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年轻老师。
实习的那一个月,他带我们上课,帮我们听课,我们看着他开导学生,跟学生打成一片。
在我们的眼里,他人缘好,跟同事,跟学生都能合得来;他好学上进,边上课边准备考在职研究生;他口才好,讲课的时候侃侃而谈,几乎不用翻课本……
在我的眼里,他就是年轻有为的典范。带着崇拜的心情,我加了他的QQ想向他学习取经。
后来,聊过一次,他对别人的崇拜好像并不感兴趣,有一搭没一搭聊了几句,再也没有了下文。
后来,当了老师,上过半年课之后,我也能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几乎不翻书的侃侃而谈,板书画满整个黑板;我身边的年轻同事,大部分都在考在职研究生;学生们好像也很喜欢我……
原来,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
但实习的时候,我真是很崇拜他,大概是自己在对教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有一个比你大不了多少的人,竟然能当你的老师,你觉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直到自己也去做了。
4.
那天,跟孩子去游乐场,有一个特别刺激的项目,规定只能一米四以上的孩子和大人可以玩。
到了那里,我故意逗孩子:“你敢玩吗?”
她特别自然的说:“人家不让我玩,等我再长大点儿慢慢就敢了啊。”
是啊,我们觉得她小,不可能去玩这项游戏,但她知道,自己再大点就可以了。
以前,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过很多人,我们用仰视的目光看着他们,围着他们转,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后来,我们发现,那些我们曾经仰视过的人,身上带着无限光环,在我们眼里闪闪发光的人,慢慢的都成了普通人,不再高大。
细究原因,才知道我们慢慢的长大了。
5.
身边有可以被仰视的人,是一件好事。
在某段时间里,他就是我们指路的那盏灯,我们不知道要去到哪里,但是总想着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于是,我们朝着他们的样子努力,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们遇到了别的人,然后发现,我们曾经仰视的人原来很普通,于是,我们重新开始去仰视另一个人。
就像爬山。
端午从老家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小山包,我跟先生说,那就是我们小时候每年要去爬的山,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
先生撇撇嘴,说,那也叫山。是啊,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座一二百米高的小山包,甚至根本算不上山。
但在儿时,它承载了我们很多的梦想,每年的清明节,徒步几公里也要去爬,因为方圆几十里,只有那座山。
后来,爬的山越来越多,再回头看它,我也觉得它很难算得上真正的山。
6.
当曾经仰视的人在你的眼里变矮了,也许是一件伤感的事情。
不过,它至少说明我们自己变得高大了。
在家,可以承担养家的责任了。在外,可以独自处理很多事情。
也不再随便仰视某个人,因为我们知道,终究大家都不过是平常人,仰视别人,被别人仰视,如此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