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每个人都有着至少一个网络社交帐号,乐此不彼的享受着时代的福利,展示着自己想要分享的一切。
但是,你真的会用社交软件吗?
答案是:你并不会用。
社交软件背后的定义
其实,大多数人把各社交软件使用错了,就像你每天都吃但并没有吃好的早餐一样。
这应该给人们没有把握住开发者的用意有关,或者是大家伙对于社交软件的定位和使用原则不同,从而产生矛盾,于是就有了互相间的嫌弃和撕逼与拉黑。
比如说,微信的朋友圈,一般情况下我就想从这里看到朋友们的近况和有趣的信息,所以我也愿意从这里分享一些即时的感受。
我把朋友圈定位成朋友间的沟通和了解近况的桥梁,所以特讨厌在这看见广告集攒再加PS后的各种炫。就像因为认知不同,我特厌烦那种低智商转等等。
同样反推,我也害怕因为三观和环境的不同,引起有的朋友反感和鄙视,所以大多数对于某种事件的看法和理解也就不吱声,更何况我们接受的信息都是经过层层加工和筛选的,别人咀嚼过的柑栀再嚼一遍也没意思。
网络暴力的肆掠
注册,登录,使用,这并没有什么难的呀,一个个未知的ID匆匆上线,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管他现实中是何身份,正是生活的残酷才捧出设交网络的繁荣,哪有什么不对呢?
如果把朋友圈比作一个稍有门槛的私密会所的话,那么微博就是公诸于众的人民广场了。
如同现实中的人世间,这里时时刻刻上演着悲欢离合,每一个ID都讲着属于Ta的故事。同样在这里,一个个人们臆想出来的网络符号在这里诞生,一个个人们内心深处的恶魔在这里肆掠。
只要你有足够的名气和人气,你就能在评论区见识到什么叫陌生人的恶意,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现实中罕见的丑陋嘴脸和极具攻击性的言论,他们的名字叫做喷子和键盘侠。
正如祖国用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路程而最终在文化意识上稍有缺失一般,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是弯道超车,所以暴露出繁华的互联网世界下,那对于社交规则的缺失和自律。
也许你没意识到,你在社交平台浏览的每一个故事和观点分享都如同到人家中做客一般,即使它是虚拟的,但它背后的人是真实,这里牵扯到一个主权意识。
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主权意识或着说是物权意识,其实很简单,你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的时候要想明白,你是在哪说。
评论区不是公共的,而是别人的某条微博或者某个答案的评论区,这个前缀非常重要,这个就是物权。当你脑子里有物权意识时,你自然就会懂得尊重。
所以,评论区虽说是个虚拟的,但那也是别人的领地,在别人评论区说话时,请给对方点尊重。即使你是善意的评论,但如果不礼貌的话,也会被是做挑衅。
这里给大家个建议:即便留言,请也给予对方肯定或赞美,因为你是在人家家中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