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某一天,欧洲一名出身高贵的贵族跪在心爱之人的石榴裙下求婚。但是,膝盖还没碰到地面,他就放了一个响屁。这位年轻的贵族感到非常丢脸,婚也不求了,不久后就在羞愧中自杀了。
我读初三时候,一位年轻漂亮,身穿绿色连衣裙的女老师给我们上物理课,刚在黑板上写下公式,转过身来,还没有开口,突然放了两三个响屁,整个教室的同学听的清清楚楚。这名女老师脸色瞬间泛红,讲话哆嗦起来,课也讲不利索了。
还有个案例,男女相亲,两人进到咖啡店,还没有开始喝咖啡,女方突然憋不住想放屁,周围还有好几个人。为了掩饰尴尬,她使劲摇动、拖动椅子产生响声。看到她难受的样子,男方宽宏地说:算了吧,声音可以遮掩,这气味没办法呀!
这就是放屁,人类既尴尬又不由自主的生理行为!
人为什么会放屁?
因为人在吞食食物时,会有一部分空气和食物一起进入肠胃,同时食物由胃到小肠、大肠,一路消化过程中,在正常消化酶和细菌菌群的作用下,食物分解产生气体。这些进入人体消化道的空气和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中,一部分在胃部通过“打饱嗝”由口和鼻子排出体外,大部分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经肛门排出,这就是屁。排出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有时还产生响声。
事实上,不止人类,牛、马、猪、羊、鸡、鸭等动物一样会放屁。
屁为什么臭?
屁是身体排放的废气,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以及硫化氢。过去一种普遍的认识,屁的臭味是甲烷释放出来的。其实,甲烷本身并不臭。现代科学证明:产生臭味的“罪魁”是吲哚、粪臭素、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所致。
正常人因进食大蒜、洋葱、韭菜及大部分腌制品等含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或是摄入过多的肉食、蛋类,排出的屁就非常臭。但这种情况只要进食的食物合理改变,臭味就会有所减轻。
如果一个人长期放屁又多又臭,甚至恶臭无比,或是腥臭,那就得警惕身体毛病,极有可能消化道出了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能是肠道发生了恶性肿瘤,应该到医院检查了。
为什么“臭屁不响,响屁不臭”?
响屁一般由膳食纤维较多如杂豆、薯类、蔬菜等植物类食物产生,其中还混有吞咽的空气,来气快,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短,压力大,“逃离”身体的速度快(可达4千米/小时),其中引发臭味的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响屁不臭”。
放得慢的屁一般都格外臭,其原因可能是这种屁是由胃肠道中的细菌缓慢发酵分解食物残渣形成的少量气体,在体内停留时间长,其臭味分子浓度比量大稀薄的屁要高,而且排出时“逃离”身体的速度慢(0.1千米/小时),因而“臭屁不响”。
“放屁逍遥,忍屁成痨”有道理吗?
放屁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可以及时排出人体消化道内的废气,维护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相反,如果为了避免尴尬,想放屁时强忍不放,会使身体相当难受。有些资料说,长期有憋屁习惯,会引发血压升高。事实上,憋屁多数是不成功的,放屁往往是无意识行为,等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就要放出来。
公众场合放屁为什么会令人难堪?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放屁是很任性的,没有人会刻意憋住不放。但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哪怕是只有最亲密的伴侣在场,一个人想放屁就会犹豫三分。
之所以在公众场合放屁会觉得难堪,除了放屁者担心放屁时的声响和臭味会遭致他人反感外,更多的是经过长期社会教育强化,不在他人面前放屁已经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标准。
我们知道,小孩子是不会憋屁的,想放就放。但每个人从小就被亲人长辈教育,说在他人面前放屁是没教养、没礼貌的行为,一来二去,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观念就根深蒂固地牢牢嵌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怎样减少放屁?
正常人每天放屁10到20个。为了减少放屁,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少吃产气食物如豆类、薯类,少吃肉类,少吃夜宵,同时要加强锻炼保健,增强肠胃功能。
结论: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每个人在公众场合放屁确实要顾及他人感受,但忍不住,发生了,也不要过分自责,上纲上线,甚至像文章开头那个年轻贵族一样走极端。对当众放屁的行为,作为在场“受害者”,是不是也要多些容忍,多些理解呢。(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