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通常是给小孩子看的,成年人看童话,总显得有些幼稚,不够成熟稳重。
(文章很短,答案在结尾,不要急,最好慢慢看过去)
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否则就是不合时宜。因此,同样不合时宜的,也包括本书的两个主人公:一个过于活泼的外婆,和一个过于成熟的7岁小女孩爱莎。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过于活泼的外婆,会朝警察丢屎,会大喊大叫,不遵守规则,明明已经很老了,还带着七岁的小女孩爱莎一起闯祸。
同样,过于成熟的爱莎在学校里很不讨人喜欢。老师嫌她太聪明了,讲故事时总是揭穿真相不够配合,同学嫌她居然想当奥特曼?她一个小女孩子,当什么奥特曼?!!另外,她居然总戴黄格子(也许是其他格子……不记得了)的围巾?所以霸凌和欺辱时有发生。
和不正常的祖孙俩相比,爱莎的妈妈就显得正常多了:冷静,有条理,一切都安排的十分妥当,除了这两位——让她抓狂的妈妈,和同样让她抓狂的孩子,只有这两位可以把她逼疯。
以上只是故事的第一层,我们不妨坐下来,慢慢拆一下故事?
好了,第二层开启:
爱莎被霸凌排挤,只是 因为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外婆带着她闯祸,只是为了让她忘了这一天被霸凌,而是用外婆闯祸做糗事这种更惊天动地的印象替代。爱莎的"聪明",给已经离异的父母带来的只有麻烦,面对和她屡次起冲突的同学,以及只想各打五十大板的学校老师,父母的感觉更多的是疲倦,愿意给爱莎撑腰的大人,只有外婆。
不仅如此,外婆给她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每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令人恐惧的事情时,她们可以躲进童话大陆里,在那里没有恐惧,只有爱、勇气、力量等美好的东西。
幸好,还有童话大陆,还有外婆。
可是,如果外婆去世了呢?
故事来到了第三层:
外婆不得不离去,爱莎同时失去的还有童话大陆。爱莎发现,自己唯一的朋友外婆,拥有的不只自己一个朋友。同样,外婆给自己讲过的童话故事,也不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母亲怀孕了,和乔治拥有了"小半";爸爸也有了新的家庭,每周勉为其难的过来陪她,例行公事般。这种情况下,外婆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要自己去找曾经得罪过的9个邻居拿到道歉信,实际上是获得他们的原谅。天呐,外婆是自己唯一的朋友,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完成。可是,作为童话大陆唯一的勇士,怎么能轻易认输呢?因此还是要鼓起勇气去做的。
故事的第四层,随着爱莎的行动层层打开:外婆童话大陆里的每个角色,都是现实中某个人的投影。而每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坏或者好,他们都有自己变成这样的理由。
原来妈妈并不是一贯这么冷静,她也继承了外婆的勇气;原来外婆并不是一贯那么冲动,她的青年时代出格而混乱,但又充满力量与勇气;原来邻居们并不讨厌外婆,相反,他们很感激她的付出;原来呜嘶并不可怕,相反还很温暖;原来爸爸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她相处,是爱的小心翼翼而非不爱。
原来一直找事的邻居,其实只是想被看见和被需要,而从来不在乎被看见的外婆,最终被所有人看见了。
外婆给所有人道歉了,爱莎带着道歉信,来到故事的第五层:
没有人喜欢死亡,有人离开,有人选择放手,有人原谅,有人鼓起勇气说清楚,有人最终和自己和解,有人接纳了自己的兄弟,有人不得不告别,然后理解了所有人。
爱莎快8岁了,8岁的爱莎早已经不相信童话,但也开始给另一个小男孩编织圣诞老人的故事,就如同当初外婆给她构造的童话大陆一样。她和父母和解,开始鼓起勇气表达爱,和"小半"表达喜欢,她越来越不需要童话世界里,因为现实远远比童话故事温暖。
故事的最后,外婆的最后一封道歉信是给爱莎自己的:抱歉,我不得不离去。但哪怕是不得不离去,外婆也为爱莎规划好了一切,引导她最终找到了勇气和爱。
爱莎依然是那个勇敢而且特立独行的小女孩,她有了同样特立独行的好朋友,当有人告诉她们女孩子不应该做什么事情时,她们用行动表示了反抗,并且收获了越来越多特立独行的朋友。
当所有人都特立独行的时候,特立独行就变得没那么特立独行了。
结尾:
小孩子是不需要童话的,他们住在童话里。
只有大人,才需要童话引领他们找回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