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PK第二天,今天有14个孩子完成,新加入了七个,昨天的八个里面有一个孩子没有坚持。今天的日记里,大多数孩子都插入了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说句,实在话,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依然为这14个孩子以及这14个孩子身后的家长点赞。
天天写日记,对孩子来说,真是一种折磨。我想最折磨的不是写这一过程,而是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就应当在这方面上给予孩子引导,教孩子如何在生活学习中,寻找日记题材。
一、课堂生成。
第三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今天准备上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没有上课之前,我总是习惯让孩子们把课文读一读,虽然我每天要求孩子们预习课文,但是我知道还是有一部分孩子回家是不会预习的,有了这一两遍的通读课文,至少老师在上课时,他们不会处于云里雾里。 读着读着,教室里有一阵小小的骚动,听到有人喊“蜻蜓”。此时,孩子们已无心读书,与其用老师的威严压制,不如让孩子们细心观察蜻蜓,这正是现成的绝佳日记题材。干脆让孩子们停下阅读,仔细看,边看边说。蜻蜓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飞到后墙贴的奖状上,孩子们说蜻蜓想要一张昆虫界的奖状;飞到一个女生的头箍上,怎么说蜻蜓把她头上的蝴蝶结当成花了;飞到门框上,孩子们说蜻蜓累了,要休息了,还有的说蜻蜓也想跟我们一起上课;停到扫把上,孩子们说蜻蜓觉得门框太硬了,想找个软一点舒适一点的地方睡觉……多么有趣的想法呀,我刚一夸赞玩,敏感的孩子就说:“老师,老师,今天日记的可以写蜻蜓。”
晚上,孩子们发到班级群里的日记,就有11个同学写的是蜻蜓,而且写的非常好,想象力丰富,条理清晰。
每天的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的意外,那样的惊喜,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孩子们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练习朗读时不同的表情,可以成为一篇有趣的日记;调皮捣蛋的孩子,违反纪律,也能成为一篇日记;一次错误,一次精彩,一次课本剧,一次即兴发挥,都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信手拈来……
二、挖掘教材。
我们的课本中其实也有许多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课文作为范本,往往每一篇课文中都有精彩之处,都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如心理、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练习。如《穷人》中安娜的心理描写,《去年的树》中的四次对话。
每学完一篇课文,孩子总会有一些心理感受,指导孩子们把这些感受写下来,稍加整理就成了一篇读后感。学完《去年的树》后,留了四个问题,你想对小鸟说什么,你想对大叔说什么,你想对门先生说什么,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课堂上让孩子在课堂小练笔上把这四个问题回答好,要求他们回家补上题目、开头以及结尾,这就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学完《小木偶的故事》,要求孩子们展开想象,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续写童话。
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加以指导,孩子们是可以在坚持写日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留心生活。
生活才是孩子们日记题材永不枯竭的来源。孩子们种点植物,养些小动物,可以写观察日记;做点手工,可以如实记录,如中秋节我们班周瀚成小朋友完成了一幅剪纸,以此为内容写下了《有趣的剪纸》;参加各种活动,可以翔实记录,如班上周怿成几个孩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鸡蛋撞地球大赛,都以此为题写出了不错的文章;出去游玩,可以写下游记,不一定非得去名胜古迹,出去走走,看看孩子们都会有所发现……
孩子们,只要做个有心人,用你敏锐的眼睛,去探索去发现,总会有东西可写的。
家长们,只要做个有心人,指引你的孩子,体验生活,就能记录下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老师们,只要做个有心人,引导我们的学生,领悟文字的魅力,用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真善美,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