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喜欢独处,不与人沟通聊天。
是性格内向?还是所谓的社恐?我想大概都不是。
在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现在很多人在跟不熟悉的人聊天的过程中都失去了分寸感。
听我来讲那天下午发生的故事,你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一天傍晚,我带着儿子去楼下书屋借书,刚准备回家,碰上儿子幼儿园的同学。两个孩子是好朋友,这见了面,当然就不肯回家。
两个孩子玩,大人就难免会闲聊几句。
对方是孩子奶奶,虽然我们在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时候,偶尔会碰面,大姨也一直对我很友好,但是没有聊过天。
结果聊下来,我发现,自己对于跟不太熟悉的人聊天,分寸感把握得不太好,这让我感到不适,于是引发了我接下来的思考。
不要试图在聊天中窥探别人的隐私
最近几天没有看到那个孩子上学,出于关心,我便问了问大姨,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大姨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跟我说,孩子挪学校了。
这时,我并没有感觉出大姨的言语中有一丝不想透露的意思。我还追问:”孩子转到了哪个学校?是你们小区的幼儿园吗?”
大姨说,不是,是转到了一所公立幼儿园。
此时我还没意识到,继续发问:“那里的公立幼儿园不好进吧?得找关系才行吧?”
大姨说:“嗯。找了很多关系才进去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总隐约能感受到大姨有话跟我说。
过了许久,大姨跟我说:“我们转学这个事情你到幼儿园别跟别人说啊。我们托了关系,人家不让说。”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我试图去打听人家的隐私,引起了大姨的不适。
你们看,这其实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我跟人家不是很熟悉,人家孩子转学到哪里,其实跟我并没有关系。但我却刨根问底,这就很不礼貌,毕竟这是人家的私事。而且大姨显然没有想主动告诉我。
所以,对于不太熟悉的人,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人的私事,如果别人不说,不要去刨根问底。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程度不高,很多隐私问题,别人不说,你还一个劲儿地问,就会让人感觉很厌烦,觉得我们没有分寸感。
管好自己的表达欲,别人对你的家事不感兴趣
天色渐晚,家里还没有做饭,我准备叫儿子回家。
大姨问我:“你家里没有人做饭吗?”
我说:“没有。家里平时只有我们两个人,孩子爸爸在济南上班,只有周末才回来。”
我看到大姨脸上露出一丝诧异的神情,大抵是出乎她意料了吧,但大姨也只“哦”了一句,没说什么。
从这个简短的对话当中,我再一次意识到了我表达的问题。
对比大姨的一句“哦”,而我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盘托出,明显看出了大姨说话更有分寸感。
而我,作为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把自己的家庭情况跟人家说,显然,人家也并不感兴趣。
同样,在最近的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中,阿桂婶也很喜欢跟别人讲自己的家事。在刘亦菲饰演的许红豆刚刚来到有风小院时,她便把自己家里孩子的情况跟红豆讲了一遍。
那时,她们还算是陌生人。虽然剧中红豆略显尴尬,但是出于教养,她耐心听完。
其实爱表达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跟不太熟悉的人说太多,人家会觉得交浅言深,没有分寸感。
所以,在跟不太熟悉的人聊天时,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就好。毕竟,没有人对一个外人的家事感兴趣。
其实,在反思这件事时,我意识到,我不止跟这个大姨说过我的家庭情况,跟很多人都讲过,甚至跟菜贩都会聊起这个话题。
说好听一点,我是真诚。说难听一点,我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同时想从表达的这件事中得到别人的认可。
但事实是,不太熟悉的人对我们并不感兴趣。
面对别人质疑时,没必要忙着去解释
后来,我们聊到,我没有上班,在家全职照顾孩子。
大姨一样很惊讶,只是问了一句“你不上班啊?”我便开始急着为我的不上班解释。
我跟大姨说:“我妈妈和婆婆都没有时间来帮我照顾孩子,而且我自己照顾他也挺好的,最起码,我们俩关系很好。”
大姨,没说话。
我知道,我又没掌握好分寸感。说多了。
当我试图去解释时,我发现,原来很在意别人对我不上班的质疑。
回想起以往的聊天经历,每次别人问我在哪里上班时,我都会地流露出不自然,甚至不自信的神情。
我想,这大抵也是每一个全职妈妈最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
所以每次碰到这种质疑,我就会跟别人解释很多,以缓解我内心不自信的感受。
但是,你的经历和职业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无需去解释。因为别人也只是寒暄一下,对你的工作并不感兴趣。
而急于解释,也只是暴露了自己内心的弱点。你所解释的事情,也只有你自己在意。
所以,跟不太熟悉的人聊天,不要把自己的经历随便讲给别人听。
有些事情自己清楚就好,把握好分寸。
往往说得越多,越体现你的不自信。况且,也会无端给别人增添情绪垃圾。
一次简短的聊天,竟然让我发现自己在表达方面那么多有失分寸感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基本要素。
但真诚也不是什么话都说,不管对方是谁,也不论别人是否感兴趣。
社交,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需要在社交中学会掌握合适的分寸感。尤其和不太熟悉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爱社交。
究其原因,要么自己不会说话,掌握不了分寸感,让别人厌烦。
要么就是别人不会掌握分寸感,总问我们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侵犯我们的隐私。
但社交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终究还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尝试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
人,有了分寸感,别人与你聊天,才会如沐春风。
你觉得舒适,而别人也会觉得被尊重。
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人与人之间相处,一定是需要分寸感的。
这个分寸感要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去不断体悟,包括和爱人、和孩子、和父母、和亲戚、和闺蜜、和陌生人等等。
尤其跟不太熟悉的人聊天,一定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失了分寸,丢了颜面。
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其实在跟任何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所表露出来的谈吐都反应了我们的内心。
随时保持觉察,内观自己,同时与外在保持适当寸。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让自己和别人都在聊天过程中都感觉到舒适和自然。
我是希言
用文字治愈自己
用思想影响他人
希望你在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
茫茫人海,感恩相遇
期待与你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