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网上有关华为裁员的事情讨论的很激烈,尤其是华为总裁任正非那句:“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更是成为各大媒体相关文章标题。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这句话是源自于任正非最近的内部讲话,在看完这篇名为《任正非: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英勇奋斗》的讲话稿后,我突然就理解了华为会做出裁员决定的原因。
这场内部讲话任正非主要表达了对那些奋斗在尼泊尔、巴西、拉美、中东、玻利维亚等战乱、瘟疫、落后地区为华为的发展做出英勇奋斗的员工们的感谢,同时他也对这些地区的员工们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他当然也没有忽略网上讨论的热火朝天的华为裁员问题,对于被裁掉员工没有退休金、养老金这些争论焦点,他也作出了回应,“华为没有退休金,公司替员工买了各种保险,这些离职以后需要自己缴纳……当然你们也可以问西藏、玻利维亚、战乱、瘟疫……地区的英勇奋斗员工,征集他们愿不愿意为你们提供养老金,因为这些地区的奖金高。他们爬冰卧雪、含辛茹苦,可否分点给你。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
还记得曾经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每一分钟天上都至少有3个华为员工在坐飞机。听起来很夸张,事实也的确有可能被夸大了,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华为能走到今天,能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跟那些默默无闻在其背后为之奋斗、舍得付出的人分不开的。
02
在得到上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到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曾提出将物理学家的水平和贡献用对数坐标表示出来,以此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朗道将物理学家们划分为5个等级,层次从第一等级到第五等级逐次递减。
此外文章中也提到,朗道等级最核心的思想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差一点点。意思就是在朗道等级中上一个等级的人跟下一个等级的人之间的能力和贡献相差10倍。
吴军老师根据朗道等级,也将工程师们分成了五个等级,并且对于其他专业的人士,他建议也可以以此分类。
看了图,有人肯定还是会感到很迷惑,具体这5级是怎么划分的?吴军老师在评论里回复他人时说了一下他的看法:大学毕业肯定到不了五级,现在IT企业里一半的所谓工程师也算不上,五级放到医院里,相当于主治医师。
这几个例子或许能够让大家了解到大致情况,也能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华为裁员这件事,你能力和贡献级别上不去,那就只能下来,给该上的人腾地方。毕竟拿高工资不够级别或低级别的人数太多,对公司的运作成本会有很大影响,还不如换上能够做相同事情但所付成本没有那么高的人。
残忍吗?挺残忍的。罕见吗?并不。
每年我们都能在新闻报道上看见世界各地各种有关被下岗员工的抗议、游行,但结局怎么样?有效果吗?该辞退的还是被辞退,最多再给你一点儿补偿金,就没有了。
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早就被挖走了,根本不需要被下岗。
03
没有人的职业是一成不变的,永远不要奢望能够一生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这之间区别就在于有的人越换工作越往上走,而有的人越来越往下滑。
对于新世纪的人们来说,几十年前的铁饭碗概念已经消失了。你永远不会知道现在看起来是铁饭碗的工作明天会不会被砍掉,远的包括98年的国企改革,一夜之间数百万上千万的人没有了工作;近的包括曾经的世界级手机霸主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裁员事件。按理说有过这样的例子后人们更应该警醒,可惜并没有。
我看过一些人对98年下岗潮的评价,两个极端。有的人十几年过去了还在恨,这恨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而有的人则在感谢,正是因为被下岗,他们才拥有了如今通过自己奋斗得来的美好的一切。
有些人像温水煮青蛙,死在了安逸舒服的环境里,再也跳不出来,适应不了外界的变化。而有的人在一开始就毫不懈怠,努力奋斗,提升自己,为自己的将来增加筹码。一点一点的,人跟人之间就拉开了差距,站在了不同的级别,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还记得前面吴军老师提出的等级概念吗?每一级之间的能力和贡献差别是10倍,除了这一点,还要记住吴军老师的另一句话:每提升一级,都要让自己的能力范围大一圈,而不仅仅是同一个方向往前走。
愿你我都能在数不清的例子中吸取教训,保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