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你以前看过的书中有没有关于认识自己的?
A1:其实看书就是在认识自己,《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必然》也是在认识自己,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就是这样,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我想做的是什么?我要做的事什么?我能做的是什么?
Q2:何不换一种方式问这个问题,“我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吗?”你说的哪些关于认识自己的书,我高中时候就开始看了,但是就只是书而已。更重要的是自己对以下的问题的理解:1、你有没有理解书上的“无意识”、“潜意识”、“欲望”的意思是什么。2、“自我”是什么意思?3、你的个人经历,你对某些事固定的看法?4、对某种情况的固定反应?5、你对某些人的印象?6、你对痛苦的认知程度。7、你对感情的看法?8、你认为重要的事情?9、你给自己定的目标?10、你受过的伤害和挫折感?11、你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12、你对错误的态度?13、“自私”是什么意思,“自欺”又是什么意思?
A2:我有自己的答案。
Q3:一句最重要的话——问的所有问题都跟你真正是谁无关。但是这问题,也不是白问了或者没有用处。只要你别把认识关于自己的事和认识自己与做回自己混淆。你看吧,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始终不由自主受到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影响,经常重复、引用一些陈辞滥调,渐渐地迷失在词句当中了。
因为语言是具有局限性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特别是从阅读而来的,都可能被我们的头脑理解错误。就拿“做自己”这个来说说。从语言上看,你以前也说了这里有一个矛盾:做自己和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们可以写一遍议论文来把这个主题写得很辩证,很综合,大意就是紧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个意思来写。这些都需要时间,和别人交流,达到语言上的共识也需要时间。但是,对我们自己而言,了解自己是立即的事,当下就可以的事。
我今天说的,我是真有所感悟才这么说。每一个字词都有它的历史,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出处,但是感悟却是新的,是自己的。啊……不知不觉又说了那么多。不知你是如何看待我这些话的。我也期待从你那里听到全新的感悟!
A3:好像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陈辞滥调,“陈辞滥调”真的听多了,大脑自动屏蔽了,但“陈辞滥调”是正确的,干就是了。
1.理解靠个人。语言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我们阅读那就更加应该读原著,而不是别人的二手笔记。阅读而来的知识都可能被我们的头脑理解错误。有人看到了《智能时代》可能是机遇,而我并没看懂《智能时代》,我看到的是更多的焦虑,让我更加的浮躁,却总觉得做什么也不是,这个工作在未来就被淘汰了,这个也没有技术含量,自己也很难进入一个人工智能的行业,其实传统行业有大把的机会,做好自己能做的。
2.更新认知。人从生来就像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断的吸收一些新的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形成自己一些批判性的思维。去批判地看待这些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在我今年之前,我真的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专家说是这样就是这样,人云亦云。我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的观念,更新认知,建立一个更正确的模型,然后灌输更多的数据,我们才会有更完善的观点与看法。下面是我之前写的文章,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做个有智慧的人 - 简书。
3.关于陈辞滥调
1)我缺少对“陈辞滥调”的思考。这些体验在缺少看关于人文与哲学的书籍,缺少思考关于价值观的问题,缺少思辨善恶的问题。有时面对善与恶会纠结,反复思考正反面的坏处好处,但是经过反复挣扎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恶的决定,但是对于一个价值观非常坚定的人,他不会去纠结,他第一个时间就会觉得这是恶,千万不能干。
2)其实《把时间当做朋友》有很多有很多“陈词滥调”,它告诉你:耐心,事情不可以速成,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是不存在,未来是求知。其实这些话是陈词滥调,没关系,重要的是认可了这些陈词滥调,你的想法有所改变,进一步去践行,进一步改变你的生活。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这些“陈词滥调”的事,就是妨碍了自己的进步。有时会陷入了一个不接受现实与浮躁的情况,当我真正的再一次把时间看作朋友,我告诉自己,接受现实,要耐心,让自己再次投入到学习当中。
3)“陈词滥调”没有关系,践行才是根本,做个行动派。把观点摘录下笔记本里,真正的理解,把它缝在已有的知识上,写成了文章,说出来的,然并卵。嘲讽自己一下,2016年写了这么多貌似正确的道理,有多少转化为行动了?如果认可了别人的观点,就是干!干!干!如果别人的观点经过自己的践行,事实真的是如此,那就去坚信它,就是干!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