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从小到大看了不少影视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的影视剧人物类型也有所变化,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愈发热爱反派了。
童年时期正是琼瑶剧风靡大江南北的时候,剧里的女主角有一个共同特点:单纯善良,为爱情可以付出一切,小时候爱惨了这类女主,恨死那些反派,但是长大后再回顾这些童年回忆,对女主的感情不禁变得有些复杂。就拿经典的《情深深雨蒙蒙》来说,女主依萍是琼瑶剧中少有的独立角色,前期的依萍人设是非常吸引人的,面对强权的父亲和刻薄的雪姨,她没有像母亲一样忍气吞声,而是毅然决然的搬出陆家,向父亲要钱反被鞭打之后,她也并不屈服,依靠自己在舞厅唱歌养活自己和母亲,可以说,早期的依萍好像一支带刺的玫瑰,这种独立坚强的个性自然要比自小养尊处优的如萍更能吸引何书桓。
但是后期的依萍则有些人设崩塌,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她的原谅,原谅父亲,原谅尔豪,甚至原谅雪姨,可能这些原谅是为了突显依萍的善良,也可能是应了,中国人倡导的“不管怎么样,他是你的亲人啊”这种观念,我还是为依萍觉得可惜和不值。
早期的影视剧非常强调正派人物的正面性和反面人物的消极性,以至于人物形象偏向于片面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剧在写人物时更加的立体,这点在反派身上尤为明显,也使得许多反派角色广收欢迎。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种反派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
第一种便是有苦衷的反派,这类反派编剧往往赋予了他人性的一面,使整个角色可恨又可怜。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甄嬛传》,里面的角色基本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即使几个为数不多的好人也活不长),但是里面的角色的坏各有各的原因,华妃飞扬跋扈,欺压嫔妃,但盛宠之下是常年无子的凄凉,
皇后温和腹黑,残害皇嗣,母仪天下的背后是被亲姐姐抢走夫君的无奈,甚至戏份不多的祺嫔,纵然刁蛮任性,在被扳倒后雨中跪求皇上放过家人的情景也让人心中一颤。
这些反派之所以吸引观众是在于他展现出了人性的一面,让观众认为他是有苦衷的,从而做的那些糊涂事也就事出有因了。
另一种反派是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要做坏事的类型。这种反派的代表就是《蝙蝠侠》中的小丑,他的起源众说纷纭,他的姓名也无人得知,甚至他的真面目也很少展现。就是这样一个反派,从诞生之时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小丑之所以受欢迎,我想是因为他做坏事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单纯为了做坏事而做坏事,甚至他会在做了坏事之后主动回到阿卡姆,这种随性,不仅让蝙蝠侠头疼,也让循规蹈矩的观众心向往之,这类反派受欢迎更多的是观众内心所需要的一种释放,就像加菲猫身上汇集了人类的缺点一样,反派往往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总的来说,人们喜欢反派并非向往恶,更多的是爱上了反派人性的一面,以及看到了深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