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12年,很少遇到真正的德国球迷。能分清楚拖后中卫和后腰的都不多,就更不要说能懂得433和442的优劣比较了。
但是今天中午在公司食堂吃饭,碰见一个电工,我们聊了很久关于德国队的战术打法,感觉很刺激。
其中心话题就是:德国队的后腰,该怎么摆?拉姆是不是该回去?
这也是这几天德国很多足球媒体和名宿到处争吵的:上拉姆还是小猪?还是赫迪拉?
很多人喜欢德国队,觉得德国队传切娴熟变化多端,长得也帅,稍微一努力就踢得很有气势。
但是德国足坛的名人们并没有被各种花头骗过,娘泡的勒夫并没有实质上提升德国队。
其实德国队这么多年,纵横江湖凭的就是一个本事:发挥稳定,对低级球队保持了极高的胜率。在实力接近的时候会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求胜。论实力,德国队经常逊于很多其他强队,但是表现成绩并不差。10几年来,德国队最低谷的时候,其实是2004年欧洲杯。那年小组赛,捷克上了个替补二队,内德韦德罗西基随便一冲就进球,德国队几乎拦不住。
德国队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的问题都是,后卫速度慢的跟骡子一样,站好了打还可以,一旦攻上去前场丢球,对方有几匹快马三传两道,进德国队的大门其实很容易。
这个问题作为国家队教练的勒夫心知肚明,可惜他能做的非常有限。现在的德国队之所以还能威名天下,靠的就是一上来争取先进球,然后全国人民欢度时光。另外这几年德国队灭了好几个强队,大家被他们给吓倒了,像当年东欧那些不怕死的野蛮球队压着德国队打的猛男太少了。
当然勒夫也不是一点贡献没有,他对德国队最大的贡献就在Takt即节奏上的改造。即每个人拿球,不管多远都有人按照既定计划跑来跑去,每一种进攻态势都至少有几种组合供人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避免了德国队随便丢球被人打反击,同时可以弥补很多球员个人能力不足和缺乏特色的问题,耐心等待战机出现。
这一做法和德国人的文化传统非常契合:即以系统之优越完备来弥补个人能力之不足。但是这样的战法依然还是对队员的能力有个最低需求,而在这样的战法体系中, 有个位置的能力要求又恰恰是最高的。。如果这个最低值不能满足要求,整个德国战术系统就会崩塌。
而这个位置,自然只能是后腰。
最早德国队的后腰,是弗林茨,一个直男。后来巴拉克老了后,勒夫又很新潮的在研究双后腰战术,于是把德国队传统的442改造成了4231,以双后腰来抵挡对方前锋的冲击。其实双后腰的技术体系对这个位置的两个人要求只会更高,要能跑能守能攻,还要长得帅利用鼓舞士气。
也算是勒夫运气,出生入死打右中场转型去打后腰的小猪还不错,再加上2009年夺青年组冠军的队长赫迪拉,还要天赋异禀的拜仁小将克罗斯,这么几个人选让勒夫很是开心了几天。2010年世界杯上,基本上就是靠着这趟阵容打的阿根廷和英格兰飚血。但时间长了,人们慢慢发现,小猪覆盖面积有限,赫迪拉受伤之后风格大变,克罗斯更适合的位置是再前面一点。
如果把这支德国队放在15年前,世界盛产各种强力前锋,就凭这几个中场怎么样也很容易被打爆。但是现在的足坛,跑得快的就一个罗本,一拿球吓得防守球员尿裤子的几乎没有,所以德国的这几个后腰人选,应该也算是不赖。
但是今年开始勒夫不知道哪里吃错药了,非要学拜仁把拉姆定到后腰上,后面摆上4个高大笨重的中卫,看起来很稳妥,其实漏洞百出。首先拉姆身体条件有限,拉姆成名天下,靠的是提前的预盼站位和灵活机动,但是遇到那种你砍我一刀我捅你一下的血拼阶段,拉姆实在是太秀气了。所以在人员有伤的时候让队长出来顶雷可以,但是在小猪和赫迪拉已经可以联袂出场的时候,还要固执己见搞创新,那就有点迂腐了。
所以人们可以看到,一旦比赛进入僵持,下半场后段拉姆体力下降时一旦出现失误,如果对方的反击够犀利的话足以无数次洞穿德国队大门。如果碰到巴西荷兰这样的还好一些,一旦是法国哥伦比亚这种年轻气盛冲击力强貌似差一点的队伍,一旦顶住德国的花架子,完爆德国队个3比0一点问题没有。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