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的故事,要给大家作为一个重点讲讲,因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要战争,都是韩信打的。
首先是攻打魏地。当时韩信军队集结在河西地区,准备从一个叫临晋渡的渡口过河河对岸有个魏国,魏王豹,过去刘邦打彭城的时候,是跟着刘邦一起反项羽的,后来刘邦失败,他又归附到项羽门下,刘邦派人去找他,他很生气,说:“汉王骂人像骂个奴仆一样,我再也不想见他。
魏王豹是贵族出身,他不能容忍刘邦吊儿郎当的市井气、江湖气,他更受用项羽的做派(“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就跟着项羽与刘邦作对。韩信采取什么手法拿下魏王豹呢?他声东击西,假装在临晋这个渡口强渡,实际上他用木罂桶,从上游做成木筏,让兵从上游过河。而当时魏国的大军,都在黄河的下游临晋这边等着。韩信声东击西,把魏地平定了。
然后又把代国,就是今天山西北边大同地区平定。这时候项羽还在南边被牵制着,韩信又越过太行山,出井陉口,进一步去攻打建都邯郸的赵国。韩信手下只有几万军队,赵国有二十万军队,那怎么能用几万军队打二十万军队呢?韩信用了另外一个办法,叫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赵国灭了。打了魏、赵,还灭了代,那么下面目标是燕。
这时候他听降将李左车的建议派人去告诉燕国,说:“你现在如果不投降的话,我大兵就来了。”这是李左车出的主意,先虚后实,他告诉韩信:大将军接连灭了几个国以后,天下都震慑于你韩信的威名,你现在弱点是战斗力尚待恢复,手下都是新兵,优势是你名气大,令敌人闻风丧胆,所以你不如就派个人去告诉燕国,最好投降,不投降的话,我军队就来打,燕国一定会投降的。韩信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燕国果然从风而靡,投降了。投降以后呢,韩信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齐国。
韩信灭齐的时候,我们看看刘邦那边的情况。这时候刘邦又从河南的南部往北部来了,在荥阳被项羽打败了,从荥阳落荒而逃,就带了几个人逃出去了,过了黄河,逃往修武(今天的焦作),韩信正在那边驻扎着。刘邦逃到韩信军营的时候,韩信还没起床呢,他就到韩信帐下把大将军印拿走了,调走全部军队,只给韩信留了两千人,让他再招募士兵去打齐国。刘邦的军队,在中原老是打败仗,本钱都被输光了,而韩信的“盈利”又都给了他。
刘邦有了韩信的军队,又神气起来了,他回到了中原,采取了一个新的战略--骚扰项羽的粮道,他不但开辟北方战场,给韩信腾出空间,现在他又派刘贾,还有彭越,在南边骚扰项羽的后方补给线。我们发现,刘邦是在下一盘棋,他的心中是有数的,尽管他自己在战场上是不行的,他的战争基本上是输的,但是他的输也是为了别人赢创造条件。
你发现没有,刘邦每一次输了以后,都接受教训。现在他跟项羽在中原的鸿沟对峙,项羽一下子打不过来,他说:“我不跟你对决,咱们斗智不斗力。”对决的话,刘邦能打过项羽吗?当然打不过,人家是小伙子,而刘邦都是老头儿了。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韩信就要打到齐国之际,六十多岁的高阳酒徒郦食其建议刘邦说:我们如果现在派人去齐国晓谕利害,让齐国投降我们,参加我们阵营,那么项羽他就孤立了。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到齐国游说,果然说动了齐王,齐国就撤掉了守备,等于跟汉结盟了。
此时韩信还在赵国,他想既然齐国投降了就算了。韩信手下的蒯彻(汉朝后来避讳改名蒯通)是一个策士,说:“你打了一两年,才拿下五十城的赵国,可人家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齐国七十城,你这个将军还不如人家一个书生的功劳呢!再说,汉王让你停止攻齐了吗?没有啊,这样你就去打呀。
于是韩信的军队呼的一下,就打过去了,齐王既然把边疆的兵都撤了,没做布防,所以韩信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城下。这可把齐王气坏了,心想:原来你郦食其跟韩信是做好的局啊,一个骗我,一个打我!他觉得郦食其把自己出卖了,就把郦食其给烹了。郦食其真是死得冤枉。
齐王受了这样的打击,他当然就向项羽求援,项羽派了一个叫龙且的大将带着大军去增援,韩信集中相对优势兵力,把龙且打败了,占有了齐国。这时候说实话,刘邦取得绝对优势,项羽被包围了。这时候韩信就担心自己的胜利果实被汉王拿走,因而想做齐王。
当初在赵国的时候,刘邦任命为他为赵国的国相,而刘邦未来的亲家张耳当赵王。张耳当赵王也有根据的,在项羽分封的时候,就封张耳为常山王,常山就是赵国,所以也是有根据的。可是韩信呢,却还什么也不是,就是个大将军,是个赵国的国相,所以他就给刘邦送了一封信,说现在为了齐的安危,为了保护汉的势力,希望能封我“假齐王”。
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韩信没好意思直接说当齐王,就说只是代理一下。刘邦当即本能地反感了,认为此时自己在这里被围,急需他救援。他却伸手要官,正要发作时,张良和陈平都踩了他一脚,刘邦一下就明白了:这种情况下闹翻了,还能指挥韩信吗?有制度上的措施来限制他吗?有实力上的优势能控制他吗?没有啊!韩信能听自己的,其实靠的是他对自己的忠诚,就是自己对他的恩德。所以刘邦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大声说:要当王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啊!赶紧封韩信为齐王,派张良去送他的诏书,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太及时了,因为这个时候有两股势力在劝韩信背叛刘邦,第一个是项羽派韩信的老乡劝他跟项羽结盟,另一是韩信的谋士蒯彻也劝他背叛刘邦。蒯彻说:“我看你面相不好,最多不过封侯,可是看你的背,却贵不可言。”就是说你背叛的话,就贵不可言,说你现在是功高震主,你应该自个儿干,然后你用你的优势来掌控刘、项,你就是天下霸主。
但是韩信不为所动。韩信为什么不为所动呢?他觉得刘邦对他有恩德,“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我为何背叛他呢!我想韩信之所以不背叛刘邦,有两个缘故。第一个他觉得自己功劳大,这么多地方都是自己打的;第二个刘邦对他很好,对他言听计从,给他数万之众,拜为大将军,给职给位又给权,还给人马,让他去独当一面,韩信认为汉王不会害他,所以他断然拒绝了背叛刘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