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院士是医学泰斗。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虽已入耄耋之年,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甚至每周还能参加查房、门诊等。作为肿瘤治疗的专家,孙燕院士自己有什么健康秘诀呢?
我从事的专业是内科肿瘤学,接触的病人大多数是患了令人听了生畏的癌症。大半生的医生生涯,我最大的体会是:肿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有效。
我从50岁就开始热衷于在各种场合宣讲防癌科普知识,一讲就是30多年。战胜“肿瘤君”的最好方法,就是别让它找上门来。我最不希望患者非得到了中晚期才想到来找我们。
以下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教教大家防癌的五招,看似老生常谈,其实我这个“老生”可是和肿瘤交手了58年的“老手”,肺腑之言难道不值得参考吗?
做肿瘤大夫58年之间
孙燕院士有五张防癌处方
分别是:
少吃多动
远离烟草
按时体检
充足睡眠
没心没肺
一、吃饭仅吃七分饱
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比如肠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等都与肥胖有关。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尽量“以步代车”。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有人喜欢练内家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
二、像控制酒驾那样控烟
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居民的肿瘤发病率增长了一倍,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为什么身边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其实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相关。虽然确实有些癌症不择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症还是发生于45岁以后。
当然,我们也不讳言,肿瘤的发病率升高了,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也比以前多了。其实,不少肿瘤都是被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的。比如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者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则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上升等。
如果你是厨师又吸烟,患癌的机会比正常人要高十倍。吸烟对人的危害不比交通事故小,应当像控制酒驾那样控烟,再加上其他措施例如减少生产、提高烟草税等,相信和吸烟有关的慢性病(包括癌症)的发病率会降低。
三、像汽车年检一样体验
早期发现肿瘤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一年体检一次。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
一次体检正常,并不意味着在这一段时间中,身体都不会出现其他问题。不要觉得偶然一次查体正常就间隔3到5年才再做。肿瘤很复杂,而且受多种诱发因素影响,别说三五年,就是一年中也可能突然发生异常。
孙燕说,自己虽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可是自己也不知道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当然需要定期保养和检修,只有年检合格了才能避免出现意外。
四、生活规律、尽量不熬夜
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是防病(包括肿瘤)的妙招之一。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该睡的时候不睡,最受伤害的是正常的免疫功能,其次是消化和精神活动,再就是心血管、内分泌和肝肾功能。
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来检验睡眠质量:
①
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
②
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③
起夜不超过2次,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
④
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
⑤
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一般说来,若睡眠质量好,则睡眠时间就可以少些。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好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
年轻时,由于工作问题很难保证规律的睡眠,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证晚上按时睡眠和中午休息1小时成为孙院士养生的秘诀之一。即使在国外,中午我也会在办公室或实验室眯上一会儿,这样能保证下午精力充沛。
五、一年都不生一回气
孙院士是全国公认的肿瘤学带头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后,他发现多数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
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但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称心如意的,要学会自己调节和排解不好的情绪。孙院士说自己常常一年都不生一回气,以享受、乐观的心情去面对生活,反而活得更舒心。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以上,就是孙院士分享的5大“防癌处方”。
原文章尽在公众号:无极太极
关注有惊喜哦~定期也会推送养生小知识和经络穴位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