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中国》这一书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讲述旧中国农村的乡土气息,以延伸到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本色。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知识分子还是所谓的“愚者”,抛开表面去深入他们,都逃不开“乡土”这二字。全书虽在讲解到专业的术语时较为晦涩,但是费孝通先生贴心地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我们这些对社会学不甚了解的人做出阐释。
何为乡土?是城里的智者就潮,农村的“愚者”就土吗?不是。所谓土,是指从泥土中长出来,依靠着泥土生存。中国从前是农耕社会,还有比“乡土”更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国家吗?泥土是不流动的,所以人们常常定居在一处,在一方土地上生根发芽。人口鲜有流动也让村子变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关系网,人们一生中所见的人所做的事几乎固定不变,只用从前人那里汲取经验即可。
正因为周围都是熟人,所以信任也从熟识中来,法律也无须存在。人们依靠“礼治”来维护社会的秩序。礼治和法治不同,礼治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支撑的,是人们的良知,需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护。和专业性较强的法相比,礼是人人都该具备的东西。一个人对具体的法律条文不太清楚是正常的事,但是对道德层面上的是非混淆则说不过去。然而人看待事物的态度是会随着事物与人的关系而发生改变。如果故事所牵涉的人与观察者的人际网没有关系,那么他就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但是如果当事人与观察者的关系较为亲密,观察者往往会有包庇心理,为当事人的错误找理由。因此法治可以更好地帮助乡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法治更为公正,也更加铁面无私。但法律也有灰色地带,许多稍微懂一点法律的农村人反而利用这一点干一些违背道义的事,所以法律走进乡的活动还有需要促进的地方。
然而完全由血缘关系组成的关系网也不一定全是好处。亲属之间总是要想方设法的互相欠下人情,以此来维持着人之间的互相合作,因此在钱一类的交易上也无法一笔一笔地算清。因此关于钱一类的交易上人们更愿意不用牵涉亲戚,以此减轻社会关系上担负的注解。在亲密社会中商业的交易是不存在的,而钱上的往来人们更愿意算清。于是一种新的关系维持方式“地缘”出现了。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依靠着信用和法律进行精密的运算,完成冷静的考虑,不被感情支配。这正是乡土社会所缺乏的现代社会的东西。
乡土社会是非常纯真朴素的。大多数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可以通过人最原始简单的欲望来获得。人们通过前人的经验找到足以依赖的生活方案,依着自己的欲望去活动,即可度过这简单而又平凡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