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海莲·汉芙
01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住着一位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汉芙。
在她住的地方总是买不到她想要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些被小鬼们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
偶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着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给这家旧书店寄信,并随信附上了自己想读而又遍寻不到的书单。
20天以后,旧书店经理弗兰克对这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给予回信,表示很荣幸能为对方解决三分之二的困扰,其余所提及但本店并未收纳的旧书籍将会留意下次再寄出。
这样看似简单的一来一往,为一个长达20年的故事拉开了帷幕。
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带给了海莲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并在回信中连连称赞,同时也在信中说明自己对于数字的换算并不敏感,麻烦下回请将书价换算成美金一并寄过来。
02
就这样大洋彼岸的客人海莲不停地来“索书”,时不时列出市面上不好购买的古书,并且提出各色要求。
“春天到了,我想读点情诗,别给我寄济慈和雪莱,我要那种深情款款而不是口沫横飞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动脑筋!”
没收到自己想看的书时会寄一封表明自己不满的信件过去,好心的提醒弗兰克。
“弗兰克·德尔,你在干嘛?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
“你害我不得已枯坐在家里,把密密麻麻的眉批记在图书馆的书上,哪天让他们发现了保准吊销我的借书证。”
“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他找出来!真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面对这样的催促,弗兰克的心里应该是高兴的,因为只有真真爱书懂书之人,才会这般挑剔。
所以时刻留意海莲想要购买,但在市面上难以找到的书,甚至常常跑到乡间邸宅去寻找暂未出售的的古旧书籍。
海莲的文字充满风趣幽默,并且常常不加不掩饰的讲出自己对所看之书的真实看法。
不知是海莲的真性情吸引了弗兰克,还是颇有己见得书评说服了弗兰克。
总之弗兰克喜欢读海莲写的来信,把给海莲写回信这件事一直当成是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但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习惯呢。
03
五十年代战后的英国,物资极度匮乏。此时的海莲穷困潦倒,但是却十分慷慨和豪爽。
当听到楼上的住户说此时的英国,现在正在执行每一户每周只有一盎司肉,每月只有一个鸡蛋的配给制度时,毫不犹豫的购买了补寄物资送至美国。
在那样的环境下收到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慷慨馈赠,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这样一件事情瞬间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随后的日子里,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美国食物寄送至旧书店供里面的各位员工分享。有时是复活节所需的复活蛋,或者是新鲜鸡蛋和葡萄干,又或者是几双丝袜,都是些看似普通却稀缺的物品。
为了表示感谢,店员们会瞒着弗兰克偷偷写信给海莲,在信中聊一聊家常,并将亲手刺绣的桌布寄过去。
就在这样来往的信件中,双方之间的情谊变得越来越深厚,并非只是顾客与店家之间的关系,而是朋友,知己,或亲人一般的存在。
04
海莲曾多次在信中表示想到英国看看,为了去英国而做准备,甚至看了很多英国电影想更好的了解英国的环境。
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店员们也早就想见见这位风趣幽默的女士,一直在猜测这位女士会是什么模样。
最终海莲决定在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典礼的那段时间前往英国,可惜由于天价的牙齿诊疗费不得已让这个计划终止,重新等待下次的机会。
海莲的好友金妮与埃德在伦敦游玩时,来到了这家旧书店。
“我们一说出是你的好友,便被大家团团围住。你的弗兰克邀请我们去他家过周末,老板马克思先生特地从里面走出来,他说一定要和“汉芙小姐的朋友”握握手;他们所有人都一副要好好款待我们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我们差点就葬身难却的盛情中。”
这一段写在明信片上的话,足以看出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成员们有多么喜欢海莲,对于海莲的朋友们也是爱屋及乌热情款待。
想象一下假使去的是海莲自己,那场面又该是怎样的热闹。
对于这位有着共同喜好,灵魂能达到共鸣的好友。弗兰克也一直期望见见她,期待着她的到来。这次未能到来弗兰克虽充满遗憾,但也只能说期待您的下次到来。
“我们仍翘首期盼您今夏能来,我家有两个女儿都离家住校,所以届时橡原巷37将会有两件卧房任您挑选.......”
只是此时的两个人都不知道,这一次的错过就是终生。
05
“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总需要悠悠岁月。”
有人说海莲的弗兰克是爱情,其实不然,这样一份真挚的情谊岂是爱情这两个字得以形容的。
这是灵魂契合的好友,是伯牙与子期,是高山流水难觅知音。
如若留心观看此书,便会发现《项狄传》一书找了三年才找到,而《坎伯雷故事集》花了四年的时间。
这期间海莲从去过另一家旧书店购买,而弗兰克也从未忘记海莲对此书的需求。
因为他们相信对方不会离去,亦不会轻易放弃。
就是这样彼此信任,才让一份情谊稳稳地维持二十年之久,即使一方老去。
想起一句话,用来结尾最好不过了。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或者该说是“等者双方皆然。
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