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真心话,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书籍,总觉得太枯燥乏味了一点。而且作者还特别喜欢用运动员和企业家举例,偏偏这两者都是我不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一大串外国人的名字,看得我头晕眼花。
所以一开始看这本书我是有怨念的,当时一直在想,作者的观点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他们更重视天赋而不是后天的努力;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学习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能够不断成长。就这么简单,为啥还要整一本书出来呢?
好在我一直坚持看完了,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走过的旅程吧。
01
接受:拥抱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之所以没有弃书是因为,但我看到书中描写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常有的一些表现时,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大喊:天啊,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思维是不正确的,它会对我自身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接着往下看了,因为我想成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觉得固定型思维是不好的,所以当时也一直有一种羞耻感,觉得自己太失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捣乱,其实固定型思维是很常见的,还有很多人同时拥有两种思维。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有固定型思维,不要惊慌,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好好抱抱它,先让它安静下来。
02
观察: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
现在好好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你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固定型思维出来影响你了?
我最常见的是遇到挑战的时候,比如我们学校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要选一名老师出来上公开课,我们组长问过我几次了,每次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不敢去,万一没上好多丢人啊,学校那么多领导老师看着,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很失败?
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了,其实不敢参加侧面反映了害怕失败,认为只要自己不去参加,就不会失败,那样别人也不会质疑我的能力了。
上个学期我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一次公开课(主要是推不掉了,其他年轻老师都上过了),其实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可怕,每次试课时前辈们都会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而且他们很贴心,每次都会肯定我的进步。
除此之外我发现在面对学生时我也常常会用固定型思维去看待他们,我甚至觉得学生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成绩,后天的努力其实不能改变什么,聪明的孩子不听课也能考得很好,智力一般的孩子哪怕努力也考不到高分。
现在再来看这样的想法,我简直惊出了一身冷汗,我是老师啊,如果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教学生,那眼里哪里还看得到那些努力的孩子?好在我及时发现了,现在改正还不算太晚。
03
命名: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
当你决定接受你的固定型思维,就不要再对它抱有厌恶思想,给它起个名字吧,当你发现它又出现了,不要冲它大喊大叫,好好和它打个招呼吧。
你好呀,我的艾莎,我很奇怪你怎么又出来了,好吧好吧,我想起来了,我今天把事情搞砸了,特别难受,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你也是这样想的对吗?
可是看到你之后我就想起来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就去否定我这个人。
我承认我今天确实没做好,不是因为天气不好或别人的打扰(固定型思维很爱给自己找借口),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以后会加油的,争取下次可以成功。
好了,我的艾莎,我已经没事了,也请你回去吧,这段时间我暂时不想和你见面哦。
04
教育:和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一起成长
亲爱的艾莎,我现在需要去寻找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钥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是的是的,我知道自己可能会失败,但是请你对我多一点耐心,不要打击我好吗?我需要你的陪伴。
在未来的道路上,艾莎还是会突然降临,但这是正常的,就像书中所提到的“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
但我已经无所畏惧,我现在已经知道一切都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拥有天赋的人可能更容易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努力的人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