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萱草花,是在家中的菜园子里。
六月,风轻云淡,山碧草青,在菜园子里,各类蔬菜都竞相生长着,每一株辣椒,每一株玉米都是母亲的辛勤劳动。在这个满园的绿色当中,却还有一抹鲜黄,那是萱草花。没有一丛丛,也没有一簇簇,只有两株开放的,不多也不少。她们安静地生长,恬淡地开放,花朵非常鲜妍,像阳光一样温暖。雨后的点点雨珠还停留在花瓣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珍珠,像钻石。虽说只有两株,但她们依然花葶细长而坚挺,叶片葱茏而厚实。
萱草花,又名忘忧草、疗愁草,更为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黄花菜。然而她却是一朵象征母亲的花。中国最早的记载是《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语有云,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子们也深知此理,可心中志在四方,不愿在家中耗尽一生,故而在远离家乡之时,就必先在北堂种些许萱草花,希望这娇艳欲滴的萱草花能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给母亲带来慰藉,忘却烦忧。
历代文人常以萱草花为咏吟的题材,曾有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也曾见唐朝孟郊在《游子诗》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那朵朵的萱草花便是母亲对儿的深深期盼与思念。王冕《偶书》中说道:“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那朵朵的萱草花便是孩子对母亲浓浓的爱意与祝福。
小时候,家境也是不甚好,诗情画意的日子都只是一种梦想。而那段与萱草花的记忆却是能弥补那诗情画意日子缺失的遗憾。还记得那时候一到六月,便和母亲去摘那菜园子中的萱草花,或是黄花菜,因为那萱草花晒干,若放于汤中,确是一道好菜,汤中尽是那幸福的甜味儿还有母亲期盼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而那时却不知其也有母亲花这一渊源。萱草花,或者说黄花菜,带给我的是活色鲜香的生活、五彩斑斓的童年,还有那段久远的有关母亲和黄花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