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一点思考

今天看了三篇文章,关于教育,都只看过一遍,凭印象而写。

第一篇是tinyfool最新一篇公众号

以弹钢琴的送餐员切入讲了点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最后落脚孩子真正想要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家长因为焦虑让孩子去学十八般武艺,孩子学这学那有各种功利的理由,但【孩子喜欢】却不是最优先的选项。如果不喜欢学来干嘛?生下来只为升学而活吗?被家长带着走马观花的学,费钱费时都不是最大的损失,消磨孩子对世界的热情才是。

第二篇是北大心理医生的演讲稿

他提出一个名词叫“空心病”,他说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成绩很优秀未来很光明,但都厌学且不想活了,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心是空的。这位北大心理医生觉得罪魁祸首在家长身上,家长向孩子灌输学习至上。要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

当孩子做到了这些,然后呢?

红月说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没有意义。而这位北大心理医生说:当一个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之后,会想死。且这不叫抑郁,尽管它们的症状很相似,有几个差别,其中一个是抑郁能用药物干预,但药物对空心病无效。

心的每一次跳动都提醒着我们还活着,心死人就死了,心空了要怎么活呢?

这里提一下tinyfool在文章里说的案例,家长送孩子出国,回来托关系给孩子找了个银行柜台的工作。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安安过一生。

如果这群家长和北大心理医生所说的,那群成绩极端优秀的学生的家长重合,那这对那群学生而言将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只是银行柜员,那又何苦要把孩子逼出病来呢?

一切的为你好,是为了家长的面子,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最先以爱之名伤害你的,不见得是什么渣男,恰恰可能是你的父母。

第三篇讲的是一个热爱旅行的爸爸的教育方式

孩子一句说想看北极熊,夫妻两就带着孩子去北极。这里面装着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光就这点有多少父母能做到?

这里不是说孩子想去哪,家长就得带他去,而是去倾听孩子在表达什么,然后给以回应,告诉他,爸爸妈妈听到了你的声音。是那种你的想法很重要,我有听到。而不是大人的傲慢,觉得那不过是个三岁小孩,他的话根本无足轻重,都是戏言,没必要当真没必要回应。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当你轻视孩子的发声,别人也会轻视你的发声。

孩子首先是个人,才是你们的孩子。当一个人从小被认真对待过,被认真倾听过,孩子不因他的外在条件,比如年龄或者个子小等被大人忽略,他长大后必然也会成为一个懂得倾听的大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尊重他人,你就得先尊重你的孩子。

这个爸爸没有把孩子关在家里,没有给孩子报各种学前班,而是让大自然去教导孩子,让孩子去看去听去感受这个世界,他们一直在路上学习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我非常喜欢这一家子,感觉这个家是真真切切的热爱生活。非常羡慕孩子,在小时候就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你若希望你的孩子幸福,首先请让自己幸福起来,只有这样你才能向孩子展示幸福的模样。只有见过幸福为何物,孩子才能明白什么叫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在《我们能否共同生存》一书中发出了“学校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的拷问。作为一名教育...
    晓龙在线阅读 2,905评论 0 0
  • 上午看了一个朋友的文章,这个朋友正在教育行业创业,写的是她这两天见了500个家长后的一些总结和思考。文章写的很实在...
    慢点儿王阅读 767评论 0 0
  •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听加拿大教育专家Phil Baker报告后有感 这两天听加拿大的Phil Baker(国际...
    果园里的耕作者阅读 3,610评论 0 3
  • 作者:小萝卜helen 最近在读早教的书籍,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全民创业只要有梦想...
    卜卜helen阅读 1,365评论 0 0
  •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效果却令人尴尬。 今天我又动手打孩子了,原因是因为多样事情重叠在一起激怒...
    潘潘的成长之路阅读 1,4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