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喜欢在电脑上敲字的感觉。
趁着感觉,来一篇吧!
还记得最早接触林海音是在小学时候,那时候的一篇文章《窃读记》,还有《冬阳童年骆驼队》留下了深刻映像,从那时起,记住了她有一本书叫《城南旧事》,上大二的时候,老师提及了她和她的作品,并且要求我们去看,只是那时候觉得要看的东西好多啊,再加上懒,根本没注意。直到这次实习,让我有缘买到了这本书,借着闲暇,看了看。
看第一章的时候,里面的人物感觉并没有多吸引人,只是对故事里展现出的故事的主人公的曲折的命运有点同情,除此之外,看的基本上没什么动点。一章的故事花了三天,也许是这样的原因,没有用让我体会到故事里的精髓,想要放弃读下去,可是无聊的时候,还是翻开看来下了下去,而当我将第一章完整的读下去之后,才感觉到很好的故事,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内容简介:第一章《惠安馆》。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经常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成了她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偶然间发现妞儿跟秀贞描述的小桂子(也就是秀贞的女儿)很相似,便为母女俩的相认做中间人,母女相认,秀贞带着妞儿去找爸爸,可是双双死在火车下,英子发高烧病了十天十夜。
第二章:《我们去看海》英子重病,家人认为该换个地方赶走晦气,于是他们又到了另一条胡同里。在这里,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子,英子发现他在偷东西,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界定这个人的好坏,直到她直到他看着他的弟弟也在跟自己一块上学时的喜悦,他对英子说“要做个好人”,后来,便衣警察跟着英子发现了一个小铜佛,便带来了巡警抓走了他,英子觉得很难过,因为自己又失去了一个朋友并且她感觉时自己把警察带来的。
第三章《兰姨娘》后来,家里来了一个女人,英子称呼她为兰姨娘。可是渐渐地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劲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把她介绍给了徳先叔,俩人也恋爱了,后来两人都乘着马车走了。
第四章《驴打滚儿》宋妈是英子的奶妈,有自己的一对儿女,她很爱他们,可是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家到外打拼,她还抽空给自己的孩子做衣服,给他们写信。可是在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告诉她儿子溺水死亡,女儿被他送给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妻,心里十分伤心,而自己也很不明白,为何宋妈会撇下自己和儿女来到别人家当奶妈,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接走了。
第五章《爸爸的花落了,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宋妈被接走后,爸爸也生病了,得的是肺病,最终爸爸走了,英子也长大了。
以上就是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秀贞一直在找自己的女儿,也一直在永自以为的方式表达着对不在身边的女儿的爱,给女儿做了很多的衣服和鞋子,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只是一直在坚持着。因她行为怪异邻里都那她当疯子,包括自己的妈妈,其实当时也是她的母亲因为不承认这段不容情的爱情而送走了自己女儿爱情的结晶,导致秀贞一度陷入一种执念,一直都找女儿,她做什么都会想到女儿的身上。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更多的是心疼,一个女人,因为爱而承担了一辈子的后果。是别人的嘲讽,不理解,是深深的心痛,可是她到死都还是在追寻,找到孩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思康大哥,只是这个男人当初可以不再回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如今就算找到了怕也只是无处安放吧。只是命运没给这个可悲的女子一个思考一个去看清的机会,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讲,带着对爱的人的期望与和他的结晶去往另一个世界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在全书里面都是以小孩子的视角在讲述,处处充满了童真。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对秀贞,这个所有大人都认为是个疯子的女人英子却对她有着莫名的同情。对那个小偷,所有人都觉得罪不可恕,可是英子却觉得他也是善良的。为何大人们的心态会是这样的,大人的同情心都去了哪里或许这也是英子一直在思考的。就好比《小王子》里面的那个女孩子,无论怎样,都有着自己的看世界的眼睛。在她看到小王子被大人们同化乃至大人那些在孩子眼里不可理喻的做法后其实她是懵的同时也是生气的。在这里,我想英子在生病后被她的父母安排换家和拦着她不让她去找秀贞时对大人的看法与《小王子》里面那个姑娘是相似的。
兰姨娘到英子家后,她的光鲜亮丽与英子母亲的灰头土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机会就和她爸爸眉目传情,而母亲整天面对的锅碗瓢盆和怀孕后的身材变形。在这里她爸爸对兰姨娘是动了心思的,只是被英子设计巧妙地给移开了。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莎士比亚《无事生非》里俩个原本相互讨厌的人因别人的设计(在一个面前拼命地夸赞另一个并说这是对方说的)而又相互喜欢的方式。也很显然他是对自己的妻子是起了嫌弃之心的,只是被英子给搅了。在这里至于作者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谁也无从说起,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自己家里的事,而在其后显示出来却是可以引起我们深思的。
全书最感动的一章莫过于《爸爸的花落了》。作者做了很多的回忆,关于爸爸还没生病之前时的,在生病前与生病后的对比中,将亲情的感染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爸爸教给了英子很多的道理,促使她逼迫自己成长。比如说“很多事,硬着头皮去做就是了,我们都是这样的。”“在这里,就属你最大,应该要坚强”。爸爸种的夹竹桃,爸爸惩罚淘气的自己,到学校后又不放心给自己送夹袄,送铜板的样子,爸爸对自己的期待与教导,爸爸生病后夹竹桃的样子等等,并没有像朱自清笔下拖着肥硕的身体翻过栏杆去买橘子的这种外形的直接表达,可是体现出的父女情丝毫不亚于朱自清的父子情。看的人落泪,看的人深思。
在文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高,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时美好而平凡的,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这里是一个单纯,质朴的世界,全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昔日北京城的人的生活样貌。而我觉得,全书里散发的一种属于儿童独有的童真与对世界的看法便是这部作品久具魅力的原因之一,至于其他的,暂时还没想出来。
朱光潜说:“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是不是部好的作品我不能下定义,只是在告别了童年后,以一种童年的心态去看待,在这个角度上,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