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说明:
此文不是一个理论框架详尽的行动指南,只是为了记录我自己的亲子互动历程而做的案例分享,每个小孩子都是独特的,请务必不要把此文当做教程,仅供参考辅助,只求抛砖引玉。
文内含少许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词汇,有疑问直接跳过就可以了,没啥影响的
欢迎转发,欢迎交流,如需商业用途请与我联系,不联系也没什么,反正这个也不值钱。
题记:
回望养育小宝这几年,五味杂陈,也倍感珍惜,故整理记录我的亲子互动历程,为将来留作纪念,如果还能给其他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教训,那就最好了。
在确定“阅读爱好培养的历程”这个标题之前,我自以为思路是基本清晰的,直到动手开始写,我才发现所有的细节都交织在一起了,培养小宝阅读习惯和爱好的过程,跟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关联,绝对不是一个独立事件,所以越写越长,只好分上下集了……本来文字就不是我强项,到后来我只好放弃面面俱到的想法,决定按心智发展的时间这条主线来记录,凡引申出来的枝节,都点到为止,或许将来会有勇气继续写吧。
正文:
章节1:我为什么要如此关注阅读——从价值观谈起
现在的小宝八岁,热爱阅读,涉猎广泛,词汇量丰富,对世界和科学显露出满满的好奇心。最让我欣慰的是他阅读的主动性,我们街边吃碗小面的等待时间,他也会拿出一本随身带着的书来看,让玩手机的我汗颜不已。
我不是在炫耀什么,因为他并不完美,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并没啥好炫耀的,仅是在阅读这个方面,我很欣慰,因为这是我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
对于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我一直是个焦虑的爸爸,千头万绪的方向,错综复杂的细节,不知何去何从。我相信每一个爸爸妈妈,在教养自己孩子的时候,都面临一个基本的问题:我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这个问题,决定了教育的基调,也决定了行为和选择的取向。
无论是选择外语、出国游学、体育项目、艺术特长、奥数、围棋、幼儿编程、机器人、马术、手工、国学等等的培训项目,还是让孩子融入家庭,分配家务,接触社会,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等等日常培养,每一个具体选择背后,其实都是父母的价值观在指引。在考虑让孩子学什么做什么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都饱含着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盼,都是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父母眼中最希望他成为的人。
而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我想让小宝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说实话,除了一些普世的价值观我不纠结,具体要把他培养什么样子的人,这个问题我也很模糊,毕竟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未来的发展我也看的不是很清晰,我如果替他做了选择,我并没有自信保证30年后这个选择的正确性。
他的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这一颗种子撒播下去,除了浇水施肥,悉心照料,鼓励引导,尽力打造好一个成长的环境……剩下的就只能眼巴巴的期盼着,他真正的成长只能是他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替代。
我并不希望他将来要成为伟大的人,我只希望他长大之后,能拥有获得幸福的心智与能力,拥有选择和取舍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一个愉悦单纯的童年记忆来作为他的元气之地。
要达成这个愿望,对于我来说是很难的,因为这不是我能一手包办的事情,我能给他的其实很有限,而唯有书能给他智慧和答案,毕竟,整个人类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都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的,阅读就是他成长的最重要的通道,没有之一。当他爱上书,这些谈不上获取具体技能的自由阅读,会让他获得对整个人类文化一点点肤浅而又广泛的理解,这能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一点点底蕴,就算他将来去新东方学个厨师,或者去蓝翔学一个开挖挖机,那也是一个有人文气息的厨子,有诗意情怀的挖挖机驾驶员,他的人生也不至于单调乏味,精神家园不至于荒芜凌乱。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有书,他就从精神上获得了一个便携的避难所。
除了这个听起来比较玄幻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都罗列出来供参考,限于篇幅,我就不展开谈了:
如果没有语言作为载体,就没有所谓的逻辑思维,甚至是数学这样纯理性的东西,也是建立在语言逻辑的基础之上的,阅读量不高的孩子,数学差的几率很大。
情感的丰富程度与感受性,也与词汇量息息相关,因为人的情感其实也与语言文字这套符号系统息息相关,那种憋红脸也把自己感受表达不出来的人,问题往往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足。
读书,比起其他的爱好来说,比较便宜(偷笑),尤其是在有电子书和海量数字书籍资源的时代。(不过后来买绘本差点让我破产了,我才发现这个理由其实不太靠谱……)
据统计,最常被提及的“心流体验”就是阅读,我希望他也能尽快体验到,进而培养出专注的品质。
我很懒,他一旦养成阅读爱好,我可以得到一段安静的时光,哈哈哈哈。
我小时候没有多少书看,那种饥饿感记忆犹新……童年阴影算理由么?哈哈哈哈。
所以,综上所述,童年期唯有这一点我是清晰的:我必须得让他爱上书。自然而然的,我就把“培养小宝的阅读爱好”作为重点,放在了3-7岁的时间线上。
章节2: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的区别——确定具体目标
我最开始的时候是想要培养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后来我开始意识到,我想要的,其实是培养他的阅读爱好。
百度一下这两个词的含义区别:
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爱好:爱好就是一个人的个人兴趣所在,具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的活动。
从词义的差别也看得出来,习惯是由于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而爱好,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如果阅读是相当于睡前刷牙这样的习惯的话,他肯定会做这件事情,但是内心是没有爱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定位是爱好,那方法上,就不能靠外力推动,不能强迫,不能利诱,不能讲大道理,只能引导他,让他去爱上阅读。所以,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要让阅读这个爱好,从他自己的意识里慢慢生长起来,而不是我给他弄一个旗帜插在那里,在整个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没有强迫他看过书,甚至连关于激励他看书的外部奖励都没有过。
(说起亲子教育中的“奖励”,这其实是个大问题,而且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流派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流派,以及塞格里曼的积极心理学都有阐述的一个话题,说来话长,我的主题阅读也不尽完备,看下一篇能不能斗胆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我听过一个家长的描述: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每天强制他看半小时书,他就抱到书坐那里,隔一阵就皱着眉头问我:“时间到了没啊?”
我家小朋友的状态是:我们为了不影响他的作息,强制规定最晚只能看书到九点半,时间到了,经常听他苦苦哀求:“我再多看一下下嘛!”
这就是外力强制和内心热爱的区别啊……
章节3:阅读的准备工作:识字
要开始阅读,必然先要有一个从听觉语言到符号化的语言过渡的过程,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而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也许已经忘记了吧。
3-4岁是小朋友的语言敏感期,对句子的表达很感兴趣,喜欢做一只不知厌烦的复读机,但此时认字还太早,不适宜引入符号系统。到了4-5岁,会有一个对符号、文字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到来,才是学习认字的最佳时机。
当然,千万别把这篇小文当成时间表,毕竟人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爸爸妈妈要随时观察和发现小朋友的状况和兴趣,按他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最好。
回想当时,我们采用了如下的具体方法:
方法一:与生活结合的识字方法。
文字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符号,此时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东西,他们认字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这个符号与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物件配对的过程,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识字要与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和对象相结合,比如:
在家里的家具上贴上对应的识字卡片。比如,在门上贴上“门”的识字卡片
给家里的小物品,比如电器、生活用品上都用文字注明名称,然后拿给他看,同时读给他听。
在街上看到各种招牌、文字,都指给他读
使用背后印有实物照片的识字卡片来建立实物和符号的联系
注:有人说这种图片识别的效果,没有真正的实物好,会导致一些认知上的问题,一位特教老师在他的知乎文章专门讲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他关于图片识别这个部分讲的很好,有兴趣的可以移步这里:知乎—李老西
但是我不太同意这位老师文中的这段论述:“作为信息媒介,纸质书仅仅只是一种。图案声音动画游戏电视他们全部是都是信息。如果一个孩子将时间高比例投入到纸质书籍中,那只能说明分配给其他信息来源的渠道偏低。” 这个说法我不是很赞成,因为根据媒介生态学的理论,信息的形式对思维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个人觉得静态的信息对于小朋友的成长更有价值。推荐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爸爸妈妈们读一本严肃的老书《娱乐至死》,尽管名字听起来不是很严肃,呵呵,看了这本书,也许你会有把电视扔出去的冲动:)
方法二:进阶方法: 绘本+指读
对于儿童而言,绘本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福音。绘本这一形式,天生就是为儿童而生的,在最近这些年尤其火爆,产销两旺。(话说最近还是感觉绘本被商业化慢慢带得有些偏了……关于绘本的选择,我真的有一箩筐话想说,不过考虑到此文的主线,还是先忍住,后面展开说)
在小宝进入语言敏感期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绘本了。注意,是“讲”绘本,不是给他看绘本。
给小孩子讲绘本是最温馨的亲子活动之一,一方面让他熟悉和适应“书”这种载体的形式,建立亲切感;另一方面,则是让他慢慢适应将图画的形象与语言的描述建立起关联。
在开始认字的阶段,一定是要指读的,即是用手指着字,逐字逐词的读,注意读的稍慢一点,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时间。然后如果他对同一本绘本感兴趣,要求反复的看,千万不要觉得不耐烦,这是小朋友的经典学习方式,重复重复,重复到吐……要尊重他们:)
当一本绘本你给他讲明白了,可以让他给你讲,或者轮流讲,他讲的时候,你也引导他指读,让他逐字逐字的拼读,他们表现出来的记忆力会让你惊叹的:)
其实不仅仅是绘本可以指读,大凡有文字的地方都可以指读,平时玩玩具,拿食物包装的时候,也可以用手指着上面的文字读给他们听。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细节,妈妈的手指真是神奇的金手指啊:)
在一定的积累之后,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小朋友居然认识了很多字,而且,这些字都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经验,从具体到抽象,从感觉到概念,非常符合认知规律,不会让他们有辛苦的感觉,轻松愉快就搞定了。
方法三:识字卡片和识字APP
随着小朋友的认字量增大,以及他们的认字敏感期的到来,就可以使用比较抽象的识字卡片啦!
推荐在初期入门的时候还是尽量多使用识字卡片,不用使用平板的识字APP,毕竟有亲子互动的成分在里面,对于小朋友来说,妈妈和爸爸的真实语音,动作的反馈,还有温暖的笑容,这些都是一台机器绝对无法替代的。
机器的优势,在于不知疲惫。识字卡片需要爸爸妈妈来读,时间一长还是挺累的,而机器脾气极好,读上千遍不厌烦,像我这种懒人爸爸靠的就是识字APP了,我自己感觉,小宝当时通过APP学习的时间在总的系统学习时间里占比应该在50%吧。
关于使用识字APP,我的经验是:
一定要用平板电脑,而不要用台式机或者笔记本,因为平板电脑的便携和方便,以及可触摸的特性,能让小朋友更容易投入进来,也更容易坚持下去,小孩子都是由着自己的兴趣各种恣意妄为,可没有什么意志力可言,一点点使用上的不便都会让他们放弃尝试。
系统要干净,不要装游戏和其他东西,理由同上。如果一定要用平板娱乐,条件允许的话,建议用另外一个平板或者爸爸妈妈的手机
要选一个声音大点的机器,哈哈哈,理由显而易见
尽量用一个高质量的,大小在8寸及以上的屏幕,手机还是算了,儿童眼睛聚焦的能力弱,太小的屏幕对眼睛不好
使用前先调整屏幕角度,屏幕亮度和环境光,注意小朋友的使用姿势,不要连续使用,全天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毕竟,这些都关系到视力保护。
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都有很多类似的APP,要选能发声的,会念出字、词语和句子的,有显示相应情境图片的APP,至于激励系统,笔画笔顺显示什么的,现阶段都不重要,小小孩不吃这套。
- 如果一定要推荐APP,我推荐“学前识字600”,安卓系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应该有很多新软出来了吧……
关于识字的注意事项:
1.在他们表达出对文字符号的兴趣之前,不要过早的接触文字符号,尤其不要强制提前学习,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2.在我的经验中,在文字符号敏感期最好不要接触拼音符号,读音的时候可以尝试拼读,但是这个时期引入拼音符号会干涉他们对文字符号的理解。尤其是那种有形象辅助记忆的拼音挂图,这个毫无必要,这个时期是儿童机械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根本不需要什么形象辅助或者联想辅助记忆,就像他跑的正欢,你非要给他塞根拐杖一样。(纯属个人经验,仅供参考,还请专业人士斧正)
最后,我想说,小孩子不可能去靠几节时间有限的早教课,或者看几张《幼儿识字》动画片光盘来完成认字的,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真实的生活才是成长的主阵地,认字,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认字,如果他们没有表现出兴趣,可以引导,但是千万不能强化训练,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正面临自我意识萌芽,构建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已经足够艰巨了。
章节3完。
预告:下一节是关于绘本的理论和实践。
包括绘本的作用和意义,如何选择绘本和绘本的用法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