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个有关囚徒困境的计算机竞赛开始。竞赛规则是:双方合作各得3分;双方互不合作各得1分;一方背叛,一方合作,背叛者得5分,合作者得0分。参与者是各种计算机算法。两轮竞赛结束,得分很高的都是“一报还一报”算法:首先选择合作,如果对方合作则继续合作;如果对方背叛,紧接着的一次立即背叛,然后重新选择合作。如果不知道结果,只从规则上的合作3分、得分5分上来看,只要对方选择合作,自己是合作或背叛都能得高分。所有的算法的目标都是高分,游戏里的公平性并不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来生相报”,更倾向于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合作互利。 (《合作的进化》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Robert Axelrod)
第二个是关于赌博游轮的故事。郑开司被发小欺骗,赔上了父母的房产,还欠了一大笔钱,被迫登上一艘赌船,参与有生命危险的赌博游戏。开司同情也在船上的发小,又联合看似懦弱的小胖,三人集合资源,再凭借开司数学方面的才智,最终保住了发小和小胖,也赢了一笔钱,开司牺牲自己,被关进了牢笼。进牢笼前他们三人已经商量好,用发小和小胖的现金来赎出开司,这样三人都能安全下船。没想到小胖是装可怜,实则是个为利是图的赌徒,发小也被小胖轻易打倒,再次背叛开司。当然故事的结局让人有一些欣慰:开司抢了牢中另一拨人的钻石,被他的同伙赎出来,最终两手空空但安全的下了船。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立马就想到了上面那个“囚徒困境”的游戏,理想的模式应该是避免遇上这种事,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家,理想的合作伙伴是老妈和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可是这种有生命危险的事肯定不能让他们参与。
第二故事来自电影《动物世界》,可是实际上人群中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动物世界里有食物链,相生相克,有竞争关系,但跟人类的战争,相互间的伤害、欺诈比起来,动物之间就显的文明多了。
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M.D.)是生活在维也纳的犹太人,家庭富裕美满,从事医生工作,热爱登山,可悲的是结婚不久就被盖世太保抓入集中营。作为精神方面的医生,最后又成为一个集中营的幸存者,关注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
为了父母才没有出逃到国外,一起关在集中营时,父亲在自己身边去世。深爱的妻子怀孕时被抓,最后也一起死在集中营。
那些日常中拥有的东西都一一失去,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也被迫分离,已经死去或正在面临死亡威胁。
有的被害人可能抱着被解救后还能找到亲人,找回原来的生活,最后发现也没有。
通过弗兰克尔的自传和著作--《弗兰克尔自传 》《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这些幸运者才有机会了解到一个人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还用意义疗法帮助很多人。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 second time,and as though you had acted wrongly the first time.
而那些失去生活信心,打算 “享受”最后几天监狱生活的犯人则是吸烟者当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
我需要在脑海里用几个钟头组织语言,重新构思我在奥斯维辛传染病房里丢失的手稿,或者干脆用速记法在小纸片上记下关键词。
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
犯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死取决于看守的情绪,这使得他们更不像人。
他不再像正常人那样为了将来而生存。 稍作改变,我们可以说集中营里绝大多数犯人都相信生命的真正机会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仍有机会和挑战。
正如前面所说,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