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考试,大家的第一映像都是要好好看书,但往往看书的过程中又会迷失在茫茫的细节中,找不出什么是重点。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就是,除了看书以外还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用于准备考试。
模拟考试
在准备考试的前期,我一般会找到最近一次自学考试的真题,对着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这听起来往往很不可思议,为什么我要在还未学习任何知识的情况下来考试,无论你先前有没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个步骤都很重要。 当然,这次模拟考试你可能觉得很沮丧,特别是数学类的考试,可能连题目都不能理解,得多少分都没关系,通过后面的学习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这个过程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就是,即使你一道题都不会做,至少你会明白你将面临的是一场什么样的考试,拿《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举例,通过参加2019年10月份的模拟考试,你至少会发现有如下题型:选择题(15)、填空题(13)、应用题(5)、算法设计题(2)。
寻找资料
我用于复习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种:
1视频教程2课本3历年真题
我一般通过Bing搜索、B站、淘宝,这三种途径找到对应的视频资料。 对于课本,由于工作的原因纸版携带不方便,我基本上都做成了pdf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唐鱼的学习探索(可下载)】导入到手机或者电脑查看。
知识获取
找到这些资料以后,我的学习顺序是,先集中用3-7天将视频教程看一遍,做简单的笔记;然后对照考纲的不同要求,将课本仔细读一遍,做对应的笔记;最后将这两个阶段的笔记,制作成anki卡片,放在手机里面随时随地的复习。
- 2.0+倍速度播放视频
才开始学习的小伙伴们,会花费太多时间来看视频,而且往往会认为这个过程很重要,觉得每天看看视频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有的甚至到临近考试也没有把视频看完。观看学习视频会带来一种错觉,就是我都掌握了,但一到了真正的考试,又什么都答不上来。举个例子,老师在讲到一个很普通的概念的时候,比如:什么是数据?会给出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我们在听这一段话的时候,很轻易的就能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但你仅仅看了视频,遇到考试中的简答题,要求你回答什么是数据的时候,又不容易回答上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你缺少了两个过程:1.记:将知识与以往知识联系存储在长期记忆中;2.忆:提取已经存储的记忆,通过有间隔的复习加强提取能力。(这个后面讲anki会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这里一直强调的是使用2.0+速度播放视频,主要的原因是任何老师讲课,无论语速的快慢,都很难跟上大脑的反应速度,我们如果用普通速度播放,很容易就会产生疲倦。相反,如果我们用2.0+倍速度播放,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我们的理解力增加了,因为我们必须要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同时,学习时间大大缩短了,以2.0倍速度播放为例,原来40小时的课程,现在只需要20小时就能看完,平均在每天上,也就是4-5小时。(我最快听过3.0倍速度) - 带着问题看课本
很多人说到课本,都认为课本很重要,其实课本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基本上是根据考纲要求编写的,这里说基本上,是由于有的课本也在考纲的基础上有很多发散,这样把课本完全读懂,就没那么重要 了,只要把考纲的要求的知识点读懂,就完全能应付考试了。每本教材在前言部分就有专门的大纲解读
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一般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下:
根据不同的要求,我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不会按照每个小节做结构化的笔记,而是把上面的四个层次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写相应的笔记:
对于识记的笔记:
对于领会的笔记:
对于应用的笔记:
我是按照问题导向,将大纲的要求转化为问题,再到相应的书籍中寻找答案,当你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本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了,你所要做的就是为大纲中的问题找到答案,然后记在你的笔记本中。
- 如何制作anki卡片
接下来要介绍的重头戏就是anki卡片了,这种间隔复习的方法是对抗遗忘最有效的工具,什么东西我们能很好的记住呢?要么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比如走路;要么就是在一定时间间隔重复遇见的东西,大脑会认为其经常看到而把这些知识划归到长期记忆中去。那么这个间隔时间如何确定呢?anki卡片会帮助你完成所有的工作,你所要做的就是制造好卡片即可:
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同样分为了四个部分:识记、领会、应用和试题(真题截取),目前anki提供电脑端(mac/windows)和手机端(ios/android)的下载,为一般是把上阶段的笔记做成如下的卡片,导入到手机端方便随时复习:
依据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可以选择10分钟复习,7天复习,18天复习和1.0个月复习,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你在选择复习间隔的时候不要跨出了你考试的时间即可,比如18天后考试,你就不要选择1个月过后复习。
对于笔记制作卡片,我一般是把笔记截取成图片,然后输入问题后将卡片复制到anki中:
纠错
我们学习每一门功课,到头来都是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相当于城市,其中每个知识点就是一个模型,相当于大楼。要检验我们框架的稳定性,就是考试。在纠错阶段,我们就是要通过不同的习题,来检验我们城市的稳定性。我一般是找到近10份真题试卷(如果真题参考价值不大,如教材更新请参考模拟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来检验你对前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模型有错,就重复知识获取阶段的工作,直到能完美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