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抖音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看了一本书,从里面抽取点文字分享出来,谓之摘;看了别的的视频,换个说法,这叫抄。那么,今天就摘抄点儿“偷懒”。——题记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话题呢,其实是刚看了一集纪录片,关于设计的。顺便吐槽一下,国外能拍成BBC纪录片,为什么在国内就变成了综艺。好吧,扯远了。有这么一个问题,给你100元,有1小时之内的时间可以在超市内自由购物,选出两种商品,可以表示以下主题中一个的对立面:功能、环保和性别。被淘汰的两个选手,原因就是选的东西,陈述的内容,太显而易见了。Everyone knows it。在我看来,就是偷懒了。有一个选手选的内容很惊艳,从外形去联想,去拓展。About design,就是那个味儿。
回到偷懒,第一个反应的就是初中的化学老师了。她说过,鼓励我们“偷懒”,用更多的思考,想出解题的捷径,从而代替繁杂的计算。高中数学老师也有过类似的话,想“偷懒”,就多思考,要不就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往下算。后面还常常跟着一句:你们还不一定能算对。
偷懒,想到初中化学老师,想到初中同学,想到今天他晒的朋友圈,小孩子真可爱,想到做婴幼儿产品的高中同学,想到在北京的高中同学,想到在北京的大学同学。这一路想来,像极了大学时代晚上的夜谈会,一聊聊一宿。不经哑然失笑。话说回来,大家,过的应该都很好吧。
再回到偷懒,最近在重构,用各种设计模式,其实就是在偷懒的吧。
偷懒其实也挺好的吧。多思考一些,少一些莽撞。
想起之前用python解决的一个统计问题。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是因为不会用excel,才决定用python实现的了。大概就是因为懒,不想学,另辟蹊径吧。
关于偷懒,先写这么多,以后有新故事了再往上加。
2022.01.19 夜于 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