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地开展,孙杨和傅园慧一下子承包了各大荧屏,简直刷到爆。工作正是忙的时候,我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具体奥运赛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两名泳坛健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现,最敏感的还是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
如大家所见,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的时候与金牌失之交臂,获得银牌。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但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却哭了,原因是错过金牌实在是太可惜。
我们再来看看傅园慧。傅园慧获得的是铜牌,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她在得知自己真正成绩后的兴奋劲儿,不然也不会有火遍网络的表情包。能够看出来在参赛的过程中,她是很放松的。虽然只是获得了铜牌,和金牌之间还差了一张牌呢,但是当记者问她是否期待明天的表现时,她开心的说: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
事后,又去翻看了关于孙杨和傅园慧,才知道原来生活中的孙杨其实和傅园慧一样,是一个阳光、简单、快乐的大男孩。媒体关于两名运动员的报道实在是太多,我不想议论这两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表达都是自由的。我只是由两位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比表现想到孩子们在获得成功时两种类似的表现来思考我们的教育。
现在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二胎政策放开了,但是随着大城市养娃压力的增大和家长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人口大国并不等于人口强国,子孙满堂并不代表家族的强大。父母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各种辅导班便应运而生,遍地开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因为好成绩意味着好学校,好工作,好未来。虽然家长们意识到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要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但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报班,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还是情急无奈、想方设法地为孩子报各种班,督促孩子去学习。整个家庭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身上,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竞争意识,追求优秀,追求成功,追求第一名,求上进没有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不小心,孩子就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大学期间,在一所英语培训学校做助教,参加培训的孩子大多是那个市里边重点中学的学生。这些孩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绩特别差,想要提高成绩的,另一类是成绩已经特别好,但总是因为一分两分的差距拿不到满分。成绩差的孩子为了跟上学校的进度,课后通过一些途径来提高成绩可以理解,但是成绩已经很好的孩子还要每天到补习班背书,一个字母都不能错,错了不准回家,这样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其实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满分120,成绩稳定在118、119的孩子还要来补习,因为他们想通过交高额的费用,上高吉的培训学校,提高成绩到满分。
天啊,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学习的情况,每一次考满分并不是可控的,总是会有一些小失误,通常是笔下误,语文上的一个字词啊,数学上一个符号啊。其实成绩稳定在118和119,甚至经常满分的这些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其实已经够了,只要平时考试认真细心就可以,并不需要耗费如此多的金钱和时间来进行无数次的重复与练习。
我问其中的一个孩子。
“你平时英语都考什么样的成绩?”
“没有下过112。”
我吃惊,“这成绩已经不错了啊。”
“没有,就这在我们班还经常是倒数”
我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班啊。
后来了解到,他们成绩好的大多数是在奥数班,所有的孩子都卯足了劲儿学习,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如何提高成绩上,即使是成绩已经接近满分了。他们放学后要在辅导班学习将近2个小时,回家要做家庭作业。曾经家教辅导过一个孩子,每天吃完饭都要写家庭作业,从7点大概9点写完算快的。也就是说,孩子们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放学后还要再学习约4个小时。玩一会儿,洗洗就该睡觉了。那么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从哪里来?在数字和字母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是不是失去了很多呢?
我和校长老师说,孩子们压力好大啊。
因为我们专业课老师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所以和校长聊老师的孩子。
校长老师说:“老师家的孩子不行,老师家的孩子全都在普通班。”
校长说这话的时候,似乎一种高校老师枉为人师的语气。是啊,老师的孩子确实不在精英班,这使我想起了我的专业课老师。
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看到她的孩子在写作业,但是老师并没有为孩子报各种数学、作文、外语的辅导班。经常听老师说,她不要求孩子名列前茅。相反,在其他孩子上辅导班的时候,老师的孩子却在发展各种兴趣。而这些兴趣班的选择权,也全部交给孩子,孩子完全是自己主动去发展兴趣。在别的孩子上暑假班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带着孩子到国外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总之孩子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我想起小学语文课文里一篇文章,舒婷在《我儿子一家》里写到:
“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时间爱画画,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彩笔、铅笔和水彩笔。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上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的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家的叔叔们常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没意思,我要当司机。妈妈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是各种汽车。现在我的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够一百部了,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诗人写作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这段话里我们不去考究是否有夸张或者宠爱的成分,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句话:兴趣最重要。
著名家庭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也说:不要100分。
我所了解的90后,那些从小追求成绩的孩子们,到了工作以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大多数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适合做什么。反而是那些从小成绩只在中上游的孩子,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幸福快乐。90后不乏精英,但是看看那些精英们的教育吧,有多少是辅导班里出来的孩子呢?
什么是教育?真正懂得教育的人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一味追求成功、追求满分、追求金牌、追求世界冠军的孩子在取得成就之后以孙杨的表现居多,因错失金牌而伤心,看不到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在快乐中长大的孩子以傅园慧的表现居多,我开心我努力我享受,所以即使获得铜牌也已经开心得手舞足蹈了。就像半杯水理论,一个说只剩半杯水了,一个说还有半杯水。一个紧盯着金牌,一个真正弘扬了奥运精神。您觉得什么样的孩子生活更容易幸福呢?
教育是一件需要用尽洪荒之力,才可以做好的事情,它考验的不是你的财力和在孩子身上用的力。尹建莉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然地成长。我把它总结为放力。
希望妈妈们在当今重分数重名校的大潮流下,都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好的教育:不求分数,不求第一,不要孩子唯分数而活,唯名次而活。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