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次武汉之旅,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旅行……
高中时就喜欢一个人乱逛,上了大学后更是如此,但大多数情况,是在自己所处的城市中。唯一独自去的地方,也是离长沙极近的岳阳,只去了岳阳楼这一处景点,并没有在岳阳留宿。
这学期有四门专业课,其中有两门是考研科目。十一月还有体测,为了(强身健体)取得高分,晚上经常和室友一起去跑步。
所以开学已近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寝室—教学楼—食堂—操场四点的生活。
或许是为了逃避麻木,我一次又一次选择前去远方……
Day1:武汉站→青旅→武汉大学→光谷步行街
因为太激动,清晨时猛然惊醒,烦躁中强迫自己睡到闹钟响起。
在公交车靠窗的位置坐下,时间还充裕,又是终点站,所以没有多余的顾虑。把身体放空,呆呆得望向窗外;看着大街上的形形色色的路人,我不禁思绪万千,此次旅行将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正因前路未知,才会鼓足勇气前来吧。
没买到火车票,无奈买了三倍价格的高铁票,不过时间也是火车的三分之一,第一次独自旅行,舒服一些应更好。
为了赶时间,早饭都没吃,在高铁上坐稳后拆开昨日备好的零食,还吃了块月饼,没到中秋,但也算提前过节了。
列车一路向北,接近中午时到达武汉站。看着车站穿梭的人群,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只身一人到了一座陌生的城……
坐地铁前往青旅,安置好行李。彼时已是正午,按照定好的计划,前往武汉大学。
很早之前就想去武大看樱花,奈何樱花的花期正是每年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日子,而且那时必定会吸引一大批游客,看的不是樱花而是人头,就把去武汉的时间改到了中秋。
之前在街上看到“鄂”开头的车牌,却想不出是哪个省份,如今行走在武汉的大街,疑问的答案已然尘埃落定。
下公交走了一段路,便看到写着“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如果反着念作“学大汉武立国”则更加气势磅礴。
牌坊比想象中的要矮,其下挂着四个红灯笼,而后是一片大花坛,乍一看好似一个公园的大门。
然而真正行走在校园里才发现,岂止是大门像公园,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亭台湖泊;感觉真的置身于公园中,不愧是中国最美的校园!
武大很大,单从地图上看就极大,有句话说“武大有多大,武汉就有多大”。
路遇一位卖纪念品的阿姨,买份武大的手绘地图作留念,阿姨得知我是一个人,提议用电瓶车载我游览武大,既省时又省力。
虽然穷游不想多花销,但到现在都不会骑单车的我,从未体验过那种感觉,再者觉得武大实在是太大了,便爽快答应。
阿姨人很体贴,刚上车时反复对我说自己已经开车很多年,有信心保证安全。
这是我第一次坐电瓶车兜风,360°拥抱自然的感觉:电瓶车在盘山路上疾驰,迎面而来的风在耳边沙沙作响;一排排参天大树伫立在路的两侧,茂密的树冠遮住了天空,仅透过点点亮光,层叠的树叶随着车的疾驰而后移,内心甚是喜悦。
在车上同阿姨打开话闸,阿姨说她丈夫是武大的行政管理人员,武大的校园里有为家属专门分配的住所,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了,退休后就在校园里卖点纪念品。
对了,阿姨的儿子毕业于武大法学院。能考上武大的都是学霸,心里暗暗佩服。
阿姨很健谈,告诉我一定趁年轻把能考的证都考了,自己的儿子虽是武大毕业,但也吃了这方面的亏。
我和阿姨持着相同观点,所以明年武大樱花盛开之时,一定要把计算机二级证考到手!
武大迄今为止已有125年的历史,其特有的民国建筑更是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 武大光大门就有十余个,从凌波门出来,就到了东湖边。
离开凌波门,紧接着来到老图书馆前。
老图坐落在狮子山顶,亦是武大的至高点,现已成为校史馆。
老图下方坐落着的老斋舍是武大最早的学生宿舍,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依狮子山而建,入口处建有百步梯。
老斋舍屋顶的平台被称为樱顶,是我最喜欢的一处地方,樱顶的视野很开阔,放眼望去是一片墨绿的山林,部分树的叶子已变得金黄,点缀其中。向远处眺望,则瞥见城市高楼。低头俯视,则望见樱花大道,其旁种有数十棵樱树,虽没到樱花盛开的时节,但足以想象那种美丽及浪漫。
我觉得樱顶是个特别浪漫的地方,很像青春校园剧中男主和女主幽会的地方。
听阿姨说,老斋舍现作为博士生宿舍依旧在使用。好羡慕住在这里的人,他们可以每天欣赏美景,拥抱浪漫。但世间也不存在绝对的美好,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游客,总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在樱顶闲逛时遇见几位武大的学生,围成一圈讨论问题。让我羡慕的岂止是美丽的校园,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武大学生都很朴素,女生几乎不化妆,穿着简单,男生的穿着偏向休闲式,有很多还穿着武大校友会制作的纪念T恤。
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平静优雅,带着一种自信的气质。
可能是我打扮也比较的朴素,在一座亭子中歇脚时还被一位小姐姐询问是不是来这里集合的一员。(笑)
最后一站参观了万林艺术博物馆,里面有遥感方面的展览,毕竟武大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名列世界第一的学科。
从博物馆出来,阿姨还把我送到了地铁站,同善良可爱的阿姨告别,踏上新的旅程。
彼时已接近傍晚,乘地铁前往光谷步行街,准备在此逛逛,顺便在武汉吃第一顿饭。
光谷步行街是世界最长的纯步行商业街,以“世界城”为主题,汇集各国标志性风情。
夜幕悄悄降临,夜晚的光谷尤为繁华。
Day2:昙华林→户部巷→黄鹤楼→晴川阁→汉阳造→古琴台→长江大桥
出了青旅大门,习惯性地抬头看天。绵延不断的层积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可爱;清晨的空气略带凉意,令人神清气爽。
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一屉包子作早餐,八个小笼包有点多,把吃剩的装好放到包里,路上饿的时候可以救急。
临时改变行程,前往地铁站附近的昙华林。
路上偶遇青旅的小伙伴,一群人看过日出,在返程路边的座椅上停歇。
其中一位小姐姐得知我是一个人出来玩后稍有诧异,简单聊了几句后,继续上路。
我偏爱一个人的自由,做自己的主人,没有任何的约束。
昙华林是粮道街的一个老街区,可能因为是上午,这里游客不多。阳光透过叶的间隙,洒一地斑驳,整条街都显得静谧祥和。
不经意间走进一条小巷,小巷尽头有一家小店,一位爷爷坐在门前的木椅上,静静地吸着一支烟。
这家藏在巷子尽头的明信片店,似乎等待着有缘之人前来曲径探幽。虽不起眼,却承载了我的文艺梦。
店里空无一人,不自觉地把脚步放轻,生怕打破这份宁静。墙上挂满了明信片,挑了几张并写下祝福,准备寄给远方的朋友们。
猜想门口的爷爷应是店主,想把明信片交给他;爷爷唤了几声,一位奶奶应声而来。
店里的墙上没有二维码,不等奶奶说,我也猜到了只能付现金。
在线支付如此普及的当下,出门很少能用到现金。拿出纸币递给奶奶,此刻的感觉,似乎回到了儿时拿着零花钱去买一件盼望已久的东西,满心的期待和欢喜。
昙华林就像繁华城市中的一片净土,老街旁依然有市民生活在老楼中。这里生活节奏很慢,人们给我的感觉是怡然平和。
这里亦聚集着很多文艺店铺,但大部分店主却在忙着自己的事;或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或埋头于手工,似乎对游客的到来习以为常。我惊诧于他们不像在其他地方遇到的店主,跟在你身后紧紧得盯着,让你越发不自在。
偶尔会在店里遇见一只慵懒的猫,连空气都变得懒散。
市井气息与艺术混成一片,漫步于此,步伐也会变慢,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拐角的小巷偶遇一家老面馆,品尝了热干面和米酒汤,热干面口味很淡,就像这里的生活,平平淡淡,充满着烟火气。
我不过是一个过客,终究会离开,所以越发羡慕住在这里的人。
行程紧迫,乘公交去往黄鹤楼,在一处岔道口忽见户部巷的牌匾。
户部巷是武汉特色的小吃街,聚集了各色的小吃,有点像长沙的太平老街,个人感觉每个城市的小吃街都大同小异。
中午的户部巷人满为患,没做多余的停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日的黄鹤楼早已毁于战火,如今看到的则是后人在其旧址重建。
其实很多古迹都已失去它原本的样子,但我仍然愿意前来,只为心中的那份情怀……
来武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要看看长江。生于北方海滨城市的我,对江、河、湖一直有着执念。
公交车缓缓驶上长江大桥,透过车窗,满眼的滚滚长江水。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长江,内心无比得激动;其实每次乘公交横过湘江时,内心同样激动。
公交停在晴川阁景区大门前,晴川阁得名于“晴川历历汉阳树”,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满怀期待,却收获失望。景区大门紧闭,门口贴着临时闭园的通知。
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坏,既然如此,也为之后的行程余出了时间。
由于高德地图的GPS定位不及时,跟着导航迷失在武汉的老住宅区。
偶遇一只饥饿的猫,便把早上那些肉包子喂给了它。
出门的乐趣大概就在于迷路,总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汉阳造全名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前是842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如今和北京的798一样,变成了艺术园区。
这里环境很美,墙上布满爬山虎,还有可爱的彩绘,亦成了众多人拍照打卡之地。
但我始终觉得这里没有真正的文艺,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了逛。
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相传为伯牙和子期相遇之地。
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
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语文课读的时候就被深深感动,知音难觅,定当珍惜。
古琴台北临月湖公园。在南方待得愈久,便愈加喜欢逛公园。南方的公园多湖多桥多山,风景美如仙境。
计划的行程已结束,青旅在长江的另一边,于是有了步行走过长江大桥的念头。
在临江的公交站下了车,踏上这段充满仪式感的旅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站在桥上,感觉自己特别渺小。脚下是滚滚长江之水,几列火车驶过,鸣笛声震耳欲聋。江岸建筑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笼罩着一层暖暖的橙。
不经意察觉到,一轮淡淡的圆月正挂在黄鹤楼上方。
残阳在身后逐渐黯淡,并慢慢沉沦,而圆月却愈加明亮。
夜幕悄悄降临,望着天空中的明月,突然发觉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异乡度过的中秋,并且是独自一人,不禁百感交集……
Day3:湖北省博物馆→东湖生态风景区
昨天太累了,早上闹钟响了好久才醒来。
来到省会城市,必然要去参观省博物馆,这里通常汇集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
湖北省博内藏有越王勾践剑以及曾侯乙编钟,为镇馆之宝。
兴冲冲地来到省博门口,却再次吃了个闭门羹……
没能感悟到历史,甚是遗憾。
省博坐落在东湖之滨,时间不可浪费,步行来到东湖生态风景区。
东湖很大,是中国第二大的城中湖。
湖边有很多人吆喝着坐游艇游览东湖,看了眼价格,贵的吓人,再次感受到东湖之大。
武汉没有海,东湖便是武汉的海。
某些岸边分布着荷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直径这么大的荷叶。以前读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时,书中写到“猫跳荷叶”,当时觉得作家是在天马行空,直到见到此般景象,便能够理解。
沿着湖畔悠闲地漫步,这里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心情十分明朗。
毛主席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阳光斜照在湖面上,光线被碧波反射成光点,像无数个跳舞的小精灵,活泼又可爱。
偶遇一位在练一字马的奶奶,头发已花白,顿时觉得十分不易,便冲着奶奶友好地笑了笑,谁料她竟连连夸我漂亮,虽然对自己的长相没有足够自信,但心里还是甜甜的。
东湖真是太美了,久久不愿离去。
转眼到了中午,景区的饭菜太贵,便跟着导航来到了地铁站附近的街区。
在街头看到一家小馆,毫不犹豫地点一碗热干面,味道很正宗,嫌太干就加了两大勺辣椒油,以为武汉这边的辣油不及长沙,却好些没被辣哭……
在附近买了周黑鸭,来到周黑鸭的发源地,怎能不带点回去。
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前往高铁站,短短三天的武汉之旅,也画上了句号。
后记:1、首先感谢母亲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难以实现,毕竟女孩子独自在外必然会让人牵挂。
2、第一次独自旅行,虽得到快乐和自由,但随之而来也有很多心酸。第一天犯了胃病,强忍着疼坚持,在药房买了胃药,幸亏青旅里有热水。第二天傍晚突然发现手机充电线接触不良充不进电,电量仅剩20%,想坐长江轮渡却不敢,导航也不敢多开。在长江大桥附近根本没有卖手机线的,心态差点要崩溃,最后还是跑回青旅附近的商场买到了线。
3、武汉之所以被称为大武汉,我想通过这几天的见闻自有答案。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以致在买火车票的时候有些蒙),作为九省通衢,武汉的交通很发达,除了上海深圳,武汉是地铁建设最快的城市。但发达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很多地方修路不好走;再就是马路上电瓶车乱串……(有家乡情结的人勿喷)
4、三日的旅程仅仅走过了大武汉的小部分,如果有机会,我想再次前来,感受武汉的历史,武昌起义、荆楚文化等。还要弥补晴川阁、江滩公园、长江游轮的遗憾。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