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觉察日记
昨晚做一份要上交的材料,十二点后都没有做完,也没有时间网师打卡。睡下后,脑子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今日没有完成打卡,时间安排不妥当。”
这个周末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脑子里塞得满满的,翻来覆去好久才睡着。
早上起床,那个声音又响起:“昨日没有打卡。赶紧补上。”自己是不是有强迫症?这个念头一出现,整个身体都不舒服:头昏沉沉,眉头不由自主地皱起来,双肩有些发紧,心往下沉。坐下,慢慢吸气,让气息下沉到腹部。胸部、腰部和腹部有明显的扩展感觉,双肩微微抬起。轻轻吐气。胸部收、腰部和腹部肌肉收紧,双肩下沉。如此循坏六次。身体舒服了一点。大脑还是有些晕沉沉,各种念头还是不断涌来,心里有些焦虑。“关注当下,不做评判。”突然想起了刘老师在群里的一句评论。晕沉沉就晕沉沉,念头要来就来吧。继续深呼吸了几次,脑子里开始盘算到今晚睡觉前,还要做哪些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算一下今日做不完的事情最迟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起身,不慌不忙喝了一杯水,,开始做事,焦虑感消失。
2.《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笔记4:第一章:元认知高效学习五维调控技术理论概述(P006-009)
(1)一个学习系统有优势、有快乐、能够体现自身价值感的学生,他们大脑优势的部分是学习系统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学生不仅遵守纪律而且还会获得好成绩,并且通过自我管理可以实现不断地良性循环,从学习本身获得快乐、满足感和价值感。
前天做了一次小练笔。五分钟结束,下课铃声响。孩子们都出去休息。我观察到有个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写。那个女孩特别爱学习,是班上妥妥地学霸。我走过去小声提醒她:“别写了,去休息一下,准备上下一节课。”她说:“我想把这段话写完才休息。她头也没有抬,继续写着。大概三分钟后,她停下笔,又看了一遍自己的文章,满意地笑了,才开始收拾整理,准备下一节课。那笑容给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她从写练笔这件事中获得的满足感。这样的满足感,不是老师所能给的。老师有哪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去产生这样的学习动力,获得这样的满足感呢?这也是我学习“科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想要解决的问题。
(2)第四节:学生行为问题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厌烦情绪和知识加工过程的障碍
什么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持续关注问题的解决,一旦遇到有困难的题目时就表现为放弃,不断更换学习的内容和科目,造成每一个学科知识体系都无法做到深层次加工。我的理解是书中描写的可能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学习障碍的表现。如果在课堂,学生本来要跟着课堂学习节奏学习相关科目,学习过程障碍表现为专注力不够,无法做法持续的倾听、思考以及与同伴的对话,游离于课堂。
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从课堂学习上看,我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倾听的原因,要么是学生本身带着情绪,不愿意听;要么是学生的身体不适,影响倾听。二是听不懂的原因:要么是老师的学科语言不能与学生大脑存储的知识相匹配,学生无法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加工;要么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跟老师的上课风格不匹配。比如学生的学习是视觉型或者动觉型,而老师更倾向于听觉的讲授,学习效果就会打折扣。以我为例,视觉学习与听觉学习相比,我的视觉学习更高效,听觉偏弱,单纯地通过听讲来学习,很容易走神。长期的不听课或者听不懂,就会出现偏科甚至厌学。
从学习经历看,学生的某一次考试的失败,到这学生恐惧该学科的学习。或者是在整个学科学习过程中,学习失败体验次数太多,形成习得性无助,也会导致学科学习的障碍。
从学习方式看,长期大量的机械重复学习,导致思维僵化,无法完成知识的深加工,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没有突破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出现相关学科的学习障碍。
学科学习有障碍,消极情绪就会与相关知识建立条件反射,如果不能获得家长、老师和同伴的正向反馈,就会出现厌学。
学习障碍的成因很多,本质上是情绪与知识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造知识结构的同时辅助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解决学生顿悟思维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元认知)。
怎么改造知识结构?怎么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怎么帮助学生产生顿悟思维?怎么培养元认知……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