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弄瘫微博的新闻,都看了吧。
雪莉去世。
飘飘目之所及的父母辈和追星党,竟头一次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只不过一个是对子女,一个对偶像:不期望你功成名就,只希望你平安快乐就好。
说起来容易。可谁放得下一线城市高薪高压的工作,甘愿回家做凡人?
她放得下——
《俗女养成记》
难得有《俗女养成记》这样,口碑和收视都没落下的好剧。
十集播完,成功解锁华视自制剧13年最高收视率。
豆瓣上,它成为《我们与恶的距离》之后今年第二部评分破9的台剧。
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
幕后制作精良、卡司阵容强大(主演几乎人手一座金马/金钟)这种程式化屁话就不一一介绍了。
就提一个小配角——剧中演女主阿嬷的,是B站神片《中国电视史》中的杨丽音。
但女主的头衔,已经从当年的“靓女”杨丽音,移交到了我们的“俗女”陈嘉玲——
陈嘉玲,39岁。
从台南到台北打拼了20年,也没混出个子丑寅卯。
职务是董事长特助,听着光鲜,说白了就是给老板打杂。
上班陪老板玩叠叠乐。
周末带老板小三去看房。
全世界都知道老板有小三,除了老板娘。
初恋男友结婚,对方老婆比自己美,还比自己能赚钱。
那男人瞟着嘉玲跟妻子嘀嘀咕咕,说的大概是:
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啊。
婚礼宴席上,还要被大学同学催她坐地产子。
你现在如果不赶快生小孩
哪有体力带啊
呵。你们以为老娘没人要?
陈嘉玲有个交往4年的男友,性子也算温和。
但与其说是男友,倒不如说是室友。
偶尔兴致高涨,想要来个爱的炮炮。
别急,先从包里翻出手机,随时工作待命。
都市人的性生活,手机比安全套更让人有安全感。
等一切准备就绪,大姨妈也驾到了。
你看两人的表情——
陈嘉玲大喜:自己没怀孕。
男朋友窃喜:不用交公粮。
陈嘉玲迅速黑脸: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男友的妈妈也不好对付,总爱干涉小两口的生活。
大到人生规划——女人婚后就要辞职顾家。
小到婚纱礼服——我帮你挑的婚纱才叫貌美如花。
那些对工作的热情,对婚姻的期待……渐渐被这些琐碎的砂砾消磨掉。
不想再硬撑的她,终于提了辞职,毁了婚约。
到这里,故事才正式开始了发问——
“俗女”是怎样养成的?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凡事当然先从童年找借口。
可嘉玲的童年生活,鲜活明亮,生动无比——
姑姑从台北回来,妈妈会偷偷涂上口红,穿上高跟鞋,要的就是艳压全场。
艳压还从娃娃抓起。
表姐成绩优秀、英语又好,妈妈便把嘉玲拖出来,让她和表姐英语对打。
嘉玲勉强用完了“I'm fine, thank you”的储备,就没辙了。
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
什么符啊?
无怪乎有观众说,它是台版《请回答1988》。
那个“俗女”嘉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
爸爸最宠嘉玲,一个锅盖和两把椅子,就能玩一整天。
妈妈性格强势,一心想着望女成凤。
嘉玲偷偷修改志愿,坚持去台北上大学,她气得火冒三丈。
出发前,爸爸想让每个人为她录一段VCR,当妈的毫不配合。
可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她又悄悄爬起来给女儿打包行李。
哪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责备,在母女的拉锯战里,妈妈总是最后缴械的人。
你一个人在台北
要好好照顾自己
妈妈也不一定要你怎么样
你读书可以读到这样
我就已经觉得你很棒了
只要你平安健康
这就够了
阿公威严又古板,心情时好时坏。
嘉玲的作文在校刊发表,他把它裁下来,过塑收藏,一存就是几十年。
可阿公也会莫名其妙发脾气。
嘉玲把街上发的“民主”论见传单拿回家,被阿公狠狠地撕掉,还凶她“这是会被枪毙的”。
嘉玲吓得躲在爸爸怀里哭,长大后才听爸爸讲,小时候警察曾经来家里把阿公带走,好几天后才放回来。
谁也不知道,阿公遭受了什么惊吓,让他决定从此当个无声的公民。
阿嬷传统保守,当年二姑姑因为受不了婆家重男轻女的观念,执意退婚。
阿嬷觉得太丢人,拿自己的婚姻作证:我跟你爸爸是相亲结婚的,这要怎么说?
对啊,这能怎么说?
当小嘉玲睡前问阿嫲,英俊贫穷的老公和有钱丑陋的老公你选哪个。
阿嬷笑骂:三八啦。然后一声深长的叹息。
阿嬷早就嫁给你阿公了
我也没得选了
后来姑姑离开家里,一辈子没有结婚。
三十年后嘉玲退婚,阿嬷一开始拼命为孙女安排相亲。
但最后,她也试着理解嘉玲,尊重她的决定。
而嘉玲孤勇地“做自己”,也改变了阿嬷。大限将至前,她嘱咐嘉玲把自己的骨灰撒到海里。
她一生为他人活着,做了大半辈子的“阿嬷、陈太太、医生娘”。
可没人记得她叫李月英。
所以她不想再做黑漆漆冷冰冰的祖坟里的“陈李月英”。
至少死后,她可以是海上自由自在的李月英。
我好久没听到
自己的名字了
等哪天阿嬷懒得呼吸的时候
你要记得
把阿嬷的骨灰撒到大海里
让阿嬷能自由自在
去当李月英好吗
你看,一家人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简单,教育的方式也简单。
嘉玲从没接受过精英式教育,成绩平平、一切平平。
可就是这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让“俗女”嘉玲,做出了“不俗”的任性决定。
四十岁、不精英的职场女性,应该很久没有当过女主角了吧。
毕竟我们心目中那个幻想的自己,执着好强,靠自己努力,获得事业成功。
能找到灵魂伴侣,当然好。找不到,一个人也活得潇洒。
无论是从哪一客观维度来衡量,陈嘉玲都不能算一个“成功者”。
说年轻又不够年轻,说资深也不算资深。
辞职后重新找工作,公司只想付她跟年轻人一样三万五(七千人民币)的工资。
可是,她找回了随心所欲的快乐。
快乐,就是人生赢家了吗?
其实嘉玲原本有两次机会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第一次,多金又专情的男友向她求婚。
嫁给他,相夫教子,衣食无忧,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
但她可悲地发现,自己在外界冰冷的成功学标准下,慢慢学会妥协、退让,变得越来越不是自己。
她气的不是男友,不是工作,而是被驯化的自己。
第二次,她本可以重返台北,拿到薪资优渥的工作,牵手爱慕已久的钻石王老五,完成人生逆袭。
可当最后面试官问她“什么是快乐”的时候,她决定回家。
如果说第一次辞职和悔婚,还带着一丝冲动的逃避心理。
那么第二次拒绝,则是在她阅尽千帆后写下的理性回答。
从小城镇到北上广,出发前也梦想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可是,“梦想”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词。
在给予人无限勇气的同时,也套上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枷锁。
但放下梦想,好像又对不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或者说,对不起身后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是现实就是这样。
我既无法实现阶层跃迁,也无法获得世俗成功。
这几乎是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职场上,没有一鸣惊人的际遇,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琐碎。
爱情上,没有从天而降的富豪,只有感情日益被冲淡的无奈。
往上,是伸手可及的天花板。
往下,是无路可退的单行道。
选择往下,更需要勇气。
所以,该不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自己,只是普通人而已。
普通有错吗?
没有。
错的是,把普通当做失败的人。
人生赢家这个词,就让另一群人被迫成为了“输家”。
故事最后,嘉玲回到了允许她“做自己”的家。
她问妈妈,会不会对自己失望。
妈妈说:你不会,我就不会。
你看,能把我们“逼上梁山”的,一直都是自己。
接受平凡,其实并不符合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风向。
我们追求卓越,尤其是女性要独立要工作要在男权社会中做得比男性更优秀。
但这种追求,有时候是不是也绑架了小部分人的快乐?
不想做第一的,就是不思进取的烂人么?
这部剧要讨论的,不是我该不该锐意进取。
而是,我可不可以无心进取?
当然可以。
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有场仗要打。世俗成功的规训,也不该阻止那些,不想参与游戏的人们离场。
今天,雪莉的猝然离去,让许多人震悚悲伤,也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
剧中这句台词,也许就是最好的注解——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
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