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82年出品 片长88分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李叔同的一首词,写得意境太深了,然后有一个什么的外国人谱的曲,谱得太好听了。意境深远的词,动听美妙的曲,再放进影片中作为一首插曲,那其清新,淡雅,隽永的艺术感染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我是喜欢了这一首歌才去喜欢这一部影片,还是喜欢了这一部影片才去喜欢这一首歌,我不知道?只是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女主人公的童稚,善良,温馨,求知的一种沉静和沉静之间的跳跃,一种连贯和连贯之间的统一,才去喜欢上了这一首歌的理由的成见就多了一些。
该影片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的眼睛,记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感觉到了世间上的同情,沉重,扭曲的社会内涵。这一种内涵所造成的社会的反差,就是这一部影片的丰实厚重之笔,它间接地涉及到了那深刻的社会的主题。
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平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在她的家门口她经常看见一个痴立胡同口寻找自己女儿的疯女人秀贞,她是小英子所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这个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了,她与他所生下的女儿桂子又被她的家人扔到了城墙的脚下,奄奄一息,生死不明。小英子对她非常地亲近。当她得知她的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是小桂子,又发现她的颈脖上的胎记,就急忙就带着她去找秀贞。当秀贞认出她是离散了六年的女儿之后,便立刻带着妞儿去监狱寻找她的父亲,结果母女俩都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小英子一家迁居到一处叫新帘子胡同,她又在家的附近的荒草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别人家里的东西,小英子觉得他很憨厚,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小英子结交的第二个朋友。有一天她在荒草园中玩撒,无意中捡到了一个小铜佛像,被警察局的暗探所发现,便带着巡警抓走了这一个年轻人,这一件事使得小英子非常的难过,非常的伤心。小英子九岁的那一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了小英子的家,小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了河里被淹死了,女儿也被她的丈夫卖给了别人,听了心里十分痛苦,她不明白宋妈为什么会撇下自己的孩子而不管,来伺候她的家人。后来,小英子的父亲因得了肺结核病去世了。在瑟瑟的秋风中,在枫叶红了的时候,小英子的一家人都默默地站在父亲的坟前默哀。宋妈被她的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望着渐渐远去的宋妈的身影,她的眼里满含着泪花,这是她所结交的第三个朋友。小英子也随着家人,趴在马车的后座上离开了北平,离开了她所无限依恋的带着种种疑惑而告别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童年。
我以为,林海音的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她的观察力很强,所以看她的作品时,常常会让人觉得她所描述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只不过是众多人物的个性被她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有机地融合,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人物的共鸣。当小英子用她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行为逻辑来衡量周围人们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表现时,于是就会发现与自己生活的不一致时,她的天真,美好,单纯;她的好奇,多思,直率,便与朦胧的现实拉开了距离,这一种距离的起承转合,首尾相连,环环相扣,曲折起伏,也是我们观众们所喜欢的一种距离,一种能被顺利地释放出来的距离。
我也以为,当小英子她那幼小的眼睛里,发现了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所发生的矛盾时,她那天真善良的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显得令人惊心触目。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是原来的“城南旧事”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编导们心中想象的烙印,是他们记忆之中挥之不去的一缕缕上升的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经过发酵的一坛坛陈年的老酒,是他们共同用自己的一颗炙热的心去滋润着孕育着他们的“城南旧事”了。正如导演所说;小英子的天真纯朴,世界对于她来说,本应该像海,像天那般的美好单纯。然而她却不知道她身边所发生的惨烈的社会现实,她所结识的朋友,都是这惨烈现实中的牺牲品,这一些朋友的所遭遇到的惨烈的命运都是这个复杂的社会历史所造成的。
影片结束了,我对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一种大时代小故事的叙述方式,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去追忆,而是用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的心态去体味。这样的好处的是,在我的眼里,影片中的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就像是学校里那阵阵的钟声在时刻地提醒着你,孩子们那阵阵的歌声也在时刻地昭示着你,就像是那一条幽静巷深的大树上蝉声如雨,渲染着生命的价值,升华着艺术的魅力一样。坏处的是,不知羞耻地去卖弄着自己所谓的文字,聒噪着别人所厌烦的语气,在炎热的天气下不知天高地厚,大家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