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圈看到了AIESEC海外志愿者的报名,填表、面试、match,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的得到了去俄罗斯做X的机会。俄罗斯,这个以民风彪悍闻名的战斗民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去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相关的视频,了解了一些关于俄罗斯的趣闻轶事。比如开车前喝一杯酒,飞机落地就鼓掌等等超出我想象的事。但等我真正去接触这个国家的人和事的时候却感到了属于他们的细腻。
我去的城市是车里雅宾斯克,需要在莫斯科转机。在国内通过微信群约了几个同项目的小伙伴同行。和陌生人同行,我最享受的时大家从客气疏离到互怼互黑的过程。事实也证明,我们在后面的日子中默契和熟悉度都在渐渐提升。最惊喜的是其中一个小伙伴是俄语专业毕业的,多亏了她,我们在俄罗斯坐车买票,购物吃饭还价,住宿逛景点都很顺利。因为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程度很低。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天还亮着,这是第一次体会俄罗斯长时间的白昼。在机场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飞到车里雅宾斯克,一下飞机就看到了项目负责人Nastya和George,给了我们超级热情的拥抱。刚开始我还很不习惯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以点头微笑和hello来问候对方。但没过几天 ,我们不管见面离别都是拥抱和highfive。
由于我们项目开始前还有一段空闲时间,所以在welcome party后我和小伙伴就开始了在附近城市的旅行。先后去到了叶卡捷琳堡、秋明、喀山这些城市。我们一直是坐火车旅行的,在几次往返不同城市的过程中几乎坐遍了所有等级的车厢,坐票,通铺,硬卧,软卧等。俄罗斯的城市特点是都以列宁大街作为中心,顺着列宁大街走下去基本就能逛完一个城市主要的教堂、大学等建筑。旅行中我们大多住在家庭式旅馆,提供厨房等设施,所以我们的有时候会买食材在旅馆做饭吃,但大部分时间是在餐厅。俄罗斯除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外,消费水平都不高,所以住宿吃饭价格都很划算。可能我们去的地方中国人很少,所以经常有人想和我们合照,在路上也会很热情的跟我们说“你好”。旅行的日子还是很有趣的,在叶卡时,我们去bar喝酒,喝到半醉,赶在旅馆晚上12点门禁前冲回去,在旅馆做意面和火锅,邀请老板尝我们的老干妈;在秋明时,赶上化妆品店打折,逛了四五个小时都舍不得出来,去教堂的路上下雨,躲雨的时候遇到了从贵州自驾来玩的夫妻俩,看到中国车牌顿时感觉很亲切;在喀山的时候去伏尔加河游泳,为了买到漂亮的比基尼逛了一下午的商场。
But,我们来俄罗斯是做志愿者的。从8月开始我们被安排进乌拉尔山脉里一个夏令营工作。我和另两个中国女生,一个中国男生,一个埃及小哥和一个摩洛哥小哥一起工作。在俄罗斯几乎每个7到17岁的孩子的暑假都会在一个个夏令营中度过,政府补贴很大一部分费用,父母只需要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孩子就可以吃住学在夏令营学校,并且会招聘18岁到19岁的孩子做他们的team leader,照顾孩子们,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教他们各类课程,课程形式丰富多样,教给孩子们更多学习之外的课程。我所在的夏令营叫BritishClub,有来自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老师,主要教Eco farming、Design、Robot、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这些课程。我们的任务就是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国文化。俄罗斯的贫富差距很大,有些孩子很早就辍学养家,而有些孩子可以去各地旅游,学习各种语言知识等。我所在的这个夏令营的孩子都属于家庭条件偏好的,孩子们阅历都很丰富,从小学习英语、德语、法语,去欧洲各国旅游,也有热爱中国文化,学习中文并曾在中国交流的孩子们。他们很愿意和我们交流,做关于中俄文化的project。我也认识了几个team leader,每天都找我们聊天,告诉我们俄罗斯是怎么样的,也问我们中国的事,他们很爱熊猫,也会用筷子,好奇中国的时尚是怎么样的,问我有没有兄弟姐妹,养不养动物。通过这些问题我告诉他们中国的计划生育和二胎政策,也跟他们说中国神话。在不断的交流中,我觉得俄罗斯的人其实很细腻,他们热爱小动物,几乎每家都会养猫或狗,他们有兄弟姐妹,每天晚上和小伙伴在操场上disco,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招待客人最高的礼仪是蜂蜜和茶,我的host family就曾经用这些来招待我们,她说她家的碗碟茶杯都是中国制造,这让我感到自豪。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展示当天的课程内容,举办design show、真人版pokemon go等活动。
世界那么大,不走出去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别的国家的人在干什么,怎么生活,他们的青年学的是什么,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不走出去我不会知道我有多爱生活、爱交朋友,爱我的国家。每一次尝试都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