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别看我每天都能在文章中能啰嗦出一大堆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并非一个及格的妈妈。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就是我一个大问题。仅仅也此文来给自己提个醒。写文的初衷就是为了时刻反省自己的问题,并且改善自己的育儿问题。
场景:孩子们坐在垫子上玩耍,我在一旁拿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陪着。这时候妹妹在旁边嘟囔:我要喝水。起身就给妹妹拿了一杯水(水是满的),递给了妹妹。转过身继续去拨弄我的手机,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这么多水妹妹是喝不完的,不会拿这个水来搞事情。
然而我的心思还在手机的那篇文章里,着急去看手机,懒得把水倒少一下,直接递给了妹妹。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以后,我才想起妹妹,抬头客厅里没有她的身影,就去房间里面找,终于在卧室的床上找到了正在畅玩的妹妹,她正在拿着饼干从杯子里蘸着水吃。这个时候,被单已经有一大片都已经湿透。
自己放出去的孩子,含泪也要把被单洗完。
这期间我是真的陪孩子吗?恐怕只是一个躯壳在,心早就被手机勾到另外一个世界了吧!从表面上来看,我是在陪孩子的,实际上根本就没有。
01
邻居参加班会,说班主任竟然花了一个小时给家长们洗脑,主题就是:陪孩子时,请收起手机。
老师苦口婆心的让家长多陪孩子说说话,了解一下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自己也拿一本书过来看,而不是在旁边看手机或者看电视。
老师还说,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都是家长用心陪伴的结果。
A同学的妈妈是个超级书虫,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书在读。因此,每次A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都会看到妈妈在旁边读她的书。而且妈妈读的书够多,A同学的很多疑惑,妈妈都可以为他解开。
就这样,A同学跟妈妈的有说不完的话,他想变得跟妈妈一样,什么事情都懂。A同学的学习成绩也是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从妈妈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02
浩浩今年要中考,目前的学习成绩班级中等水平,他的爸爸妈妈定的目标是区重点高中。这些天,他父母给浩浩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成堆的的作业试题,每天晚上浩浩都要一个人在书房里学习至深夜。
让浩浩最难以接受的是,每次当他在书房里正努力做习题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却在客厅里面看电视,并且还肆无忌惮的讨论电视剧情。
这让浩浩心里觉得特别特别的不公平:
凭什么我就只能看书学习,而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吃喝玩乐?
凭什么他们成人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凭什么只能让他们批评我学习不努力,就不能说他们的工作也不行呢?
深感不公平的浩浩根本无心专注于学习上面。表面上的浩浩端正的坐在书桌前面,实际上他正竖着耳朵听呢。他在专注的听断断续续从电视里穿过来的剧情,在听父母说出的评论。一旦门前有脚步的声音,浩浩立马就会装作一本正经的做题目。
他的妈妈以为浩浩这次是真的长大用心了,还深感欣慰呢。
我们可以装模作样的陪伴孩子,孩子就不能装模作样的读书了嘛!
03
总是被大家拿出来正面例子的就是奥巴马,说他几乎是世界上最忙的一个人了,还能一次不落的就参加女儿的家长会。我们不能奢望自己都能像牛人那样做的好,以下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
张生是一名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加班、出差就是他的家常便饭,不能好好的陪伴女儿成长,曾经是他困扰的问题。后来,他找到了跟女儿相处的良好模式。
每天晚上八点半,是张生和女儿的故事时间。他的会议从来不会安排在这个时间点,这样在他不在身边陪伴的日子里,就通过视频聊天或者电话太女儿讲故事,讲故事的前后还会跟女儿聊会天。张生公文包里随时都会准备一本故事书的。
这样一件小事,张生整整坚持了十多年,除了仅有几次的特殊状况,他都把这件事情当成生命中重要的大事来对待。
他的女儿已经读初中,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跟爸爸的关系也特别好。他们能聊到一起,玩到一起,还能够理解彼此的生活态度。
即便是爸爸真正陪伴的时间少之又少,她却从未感觉到爸爸的缺席,每个夜晚的故事和聊天,就是她跟爸爸最好的链接。
如果你也苦恼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提高质量”是一条捷径。
04
这让我想起朋友沁沁,这个多年专注于幼儿教育的妈妈,这个一个人在美国又上班有照顾三个孩子的超人妈妈。
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次有个事情找她,具体什么事情我也忘记了,好像还有点着急的,就给她发微信,等了五分钟没有回复。然后就给她打电话,结果还是无人接听。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她回了我的微信。她充满歉意的告诉我:“不好意思,我刚才在陪妹妹玩呢,手机被我放在隔壁房间了,没有听见。我看你打我电话,找我有什么急事吗?”
细节一:她陪伴孩子的时候,手机不在身边。
细节二:她专注的陪孩子,足足一个多小时。
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我注意到的是,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想着自己的那点烦恼和不安。而一旁的沁沁则不一样,她的眼睛一直看着在旁边活动的孩子。孩子们之间在如何交流,如何玩耍的时候,她都装进心里了。
因此,每一次孩子们之间出现状况的时候,都是她第一时间发现,并总能给出合理的方案。除了她是个育儿专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她那颗一直都在孩子身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