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课堂,赢得人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一路走来的收获和感悟。
一、善于学习,充盈课堂
向自己学习。首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大家都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设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好课堂上45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自己在每一节课前认真解读教材,研读课标,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照执行。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向书本学习。在教学之余,我常常阅读相关教育书籍来滋润自己的课堂。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校长在书中说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个体,我常常结合他们的实际,因材施教。班里的谢周璇同学,原先连单词都记不会,但我听说她语文上的古诗、古文都能背会,于是我和她交流并达成协议,允许她分批过关,也允许她先背句子再背单词。在这种优惠政策下,她居然过关了一次又一次。这次期末考试居然考了100分呢。
向同行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以及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每天,我们备课组的成员都在一起说说各自的课堂设计,我结合大家的思路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每次听课过程中,我会随时记下授课教师课堂上的优点与不足,并联系自己的课堂,思考如果让我来上这节课会怎样讲。工作室活动中,我更是不敢落下任何一个环节,生怕错失了学习机会。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向名师学习。吴亚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一定要从一堂课的局限中跳出来。”她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备一类课。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我先后研究了听说课和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对于听说课,我探索出听前感知,听后再说,拓展运用的教学步骤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步骤一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我主持的《“学·习课堂”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模式研究》课题已于2014年顺利结题。接着,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备阅读课。
以八年级下册Unit 2 为例,在第一次上课时,阅读中环节我采取的方式是单一的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得很。
接下来,我通过和同伴交流以及观看网络优秀课例,一次次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呈现出含判断、选择、匹配、问答等方式,整体课堂效果受到了工作室同行的一致好评。至于对话课,我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交际以及写作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针对一个文本,以不变应万变。
二、勤于思考,完善课堂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两种方式来完善自己的课堂。
一是课上及时调整预设,把握创新细节。例如在播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听力的时候,我发现录音机里的磁带用完了。于是在换的过程中临时对课堂做了调整:以小组为单位,练习have、has和Does …have…?及其回答。学生表现很好。其实这也就是把这一环节的听力和下一个环节的口语练习换了一下顺序。有时在第一节课上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二节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立即进行了整改。
二是课后进行反思,思考课堂上的得失之处,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重建。课堂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我们精心设计相同内容的课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班情进行讲课,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
每节课后,我会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反思学生的生成是否合理,反思教学效果是否完成以及课堂用语及板书是否规范。在此基础上,我会对一些不合理和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二次备课,重新构建自己的课堂。
三、敢于放手,丰富课堂
新课程中有一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尽量做到放手。
学生能够自制教具。学生制作字母卡片每天认读,书写音标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学期初的几个星期每天早读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读音标,直到现在,只要有不会的随时可以复习巩固,这样的习惯很自然地改变了以前领读单词的现象,学生基本能够根据音标认读单词,这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学到颜色、人物以及常用物品时,不用教师指派,就有学生提前制作好了学习卡片,这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色彩,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小组合作,组间竞争。我不仅让学生进行一帮一结对子,还根据班里学生人数,我还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把学生平均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为他们编上序号。一般来说,人们常常认为小数字代表成绩好。
为了改变这样的观点,我把每组中学习能力最弱的那个人设为1号,而成绩最好的设为大号。每次回答问题,小号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得分会比大号学生得分高。这样,每组学生都会想办法帮助组内的弱势学生。
长此以往,组内最弱的那个学生就会与其他学生差距逐渐缩小。组间竞争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个组内挑一个成员,他可以任意挑另外一组内的某一成员起来回答问题,也可以挑一整组学生起来回答。
到学期末,小组内学生整体成绩进步的,将被评为优秀小组。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我班周亿芳小组的学生整体有了提高,他们平时也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因此,被评为优秀小组,组内每个成员都高高兴兴拿到了奖状。
课堂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有的章节很精彩,有的段落却模糊。今天,新的征程即将起航,我们畅想着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人生走向一片蓝蓝的天。不说什么无怨无悔,不说什么十分满足。我们尊重成长,我们仰望成长。不妨告诉自己,只要赢在课堂,就是赢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