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这篇文章时,和其他写过这种题材的人一样,我也是在反复琢磨应该怎么下笔,我并不怕别人笑话,而是不得不面对每一个写这种题材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带有轻微教育色彩的文章,稍不留意就会变成对读者心灵的拷问,我不希望会变成那样。该进入真题了:
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人穿戴各种各样的名牌,他们见到朋友也经常会谈论这个潮牌那个限量发售什么的,表面上都是光鲜亮丽的。实际上这些东西已经或多或少成为他们家长的经济负担,成为他们中一部分人的思想负担。我也是个年轻人,常有亲戚问我类似“这双鞋这么贵买它有必要么?”这样的问题,也经常逞口舌之快,回应道:“我这是爱好,单纯是因为喜欢才买的。”但实际上呢,多半是虚荣心在作祟。就好像前两年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记》,里边不少来自城市的孩子,都是满身的名牌,仿佛把一张张纸币穿在身上,踩在脚下,言语中也透露出优越感,虽然该节目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在预料之内。
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城市,所以也都习以为常了,可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就会发现整个城市都覆盖着:物质,现实。从企业到家庭,从老板到乞丐,全都被物质和虚荣给控制,成为了它的阶下囚,仔细想想真是可怕,但又感到可笑,谁又没当过他的囚徒呢?
前一段时间,我和母亲一起去万达逛了逛,她想给我买一件卫衣,她直接选择去NIKE,在店面里选了好长时间,终于拿出了一件给我并询问我的意见。这是一件黑色格调的长袖,胸口带有一个胶印的对号标志。接到手里之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捻了一下:还挺薄的,用料也是市场上能轻易找到的那种,顺着领口发现了它的标签:建议零售价799,我一下震惊了。这种东西居然要我800块?我面露苦色,和气地问了售货员是否有折扣,她打量了一下我,微笑道:“我们最近是有活动的,这件衣服折后560元。”“有点贵呀!”我还蛮惊讶的。此后她居然劝我说:“这是复古款还是代言款呢!就是照原价买也不算贵了!”言语中带有一丝不屑,似乎在说我不识货,我也不想和她置气,那太没素质了。我只好问问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我的母亲。
官方说法是我曾经因为一双球鞋和她发生过争执,而在那次争执之后,在母亲的心中就留下了我只喜欢Nike和Air Jordan的印象。因为我一直在外地上学,她很难见到我,和我一起出来逛街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她希望我能开心,也就没去其他店面看,甚至连考虑都没有。听到了之后我的眼角真的是变得湿乎乎的了,本身就小的眼角再也噙不住泪珠,我偷偷的抹了一下,背对着母亲说:“妈,那件衣服太难看了,我们别的店里看看。”,这才打消了母亲对那件衣服执着。但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真的没有花大钱去买那些东西,上高中时政治课不是讲过等价替代品么?既然能相互替代,为什么非要选择那些大牌子呢?更何况他们并不是等价的,花同样的价钱甚至能买到各方面都更优的商品。
咖啡和美酒的确都是水,但一个让你醒一个让你醉。我们身为年轻人不应该去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除非真的以收藏为出发点,但试问我们中又有几个是这样的呢?应该去树立更高远的目标,用自己取得的成绩来让报答父母。
(水平有限,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具体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