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职场生涯第二个五年的开端。在这一个五年,我决定在一个新行业深耕,于是入职当前公司:本地专业度排名前列、拥有足够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比原先高好几个层次的人脉……一切好像都豁然开朗。可现实是,我怀揣着对行业的长远愿景和热情,却无数次不想上班。这是为什么?
无数次的自我发问之后发现,是我的能力结构存在着短板,又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企业文化价值判断。那么,不想频繁地跳槽,又想在这个公司、这个行业最大程度地沉淀属于自己的框架、口碑、影响力和人脉,怎么办?
我翻遍了业内前辈的文章,找不到对路的答案,直到读到了秋叶大叔的《写作七堂课》。
01
《写作七堂课》里有什么?
坦白讲,刚开始读《写作七堂课》时,我是带着怎么变现的“野心”和目的去的。可是一开篇,秋叶老师却说,“最能发挥写作价值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半信半疑。
接着他举例:
框架式写作,也叫结构化思考,不仅搭建起一篇文章的骨架和血肉,更能将经验迁移进工作汇报、项目复盘、品牌运营当中;
复利式写作,即用一次写作换回多重回报,通过渠道分发、内容裂变、高质量内容带来的长期红利等等,实现复利;
碎片化写作,则是把一篇耗时四小时的长文,切分成灵感+构思+提纲+素材+写作+排版+配图+推送+回复评论等不同固定动作,在完成写作的同时,也不影响原有的既定计划;
联机式写作,处处是文章:线上群聊时、线下讨论时、朋友圈评论时等等等等;
结构化写作:用日记、清单、语录、资讯、点评等等体裁,帮助自己缩短写作框架落地的路径;
清单式写作:一项帮助职场人大幅度减少低级错误的必杀技;
复盘式写作:150%放大原先经验的大杀器。
七种武器已在手,我应如何挥斥方遒?
02
我想好了。
我所在的新行业,与我之前的工作经历,相关程度不高;但我的目的,是在新行业最大程度地沉淀属于自己的框架、口碑、影响力和人脉,可以这么做:
首先,要想全盘沉淀自己的行业经验,必须与写作100%挂钩。用【框架式写作】思考,在经验累积端,来源可以项目经历、团队协作经历、行业观察与研究、圈层讨论与思考、行业学习心得;在经验输出端,除了朋友圈、微博外,可以组建自己的行业社群、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新媒体渠道矩阵,在输出的过程又实现了【复利式写作】;
其次,见缝插针地应用【碎片化写作】完成【复盘式写作】,来源可以是【联机式写作】里的群聊,也可以是【结构化写作】里的趁手体裁。
最后,将【清单式写作】写作应用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向上汇报时,汇报格式是否清晰、逻辑呈现是否易于读懂;与外对接时,关键点有哪些,对方还有哪些信息没有给齐等等等等。
罗胖曾经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词,“苟且红利”。意思是虽然看起来很多人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大量的敷衍者,而不苟且者,只要稍稍的出众一点,就能享受到别人所没有的红利。我想,无论是【清单式写作】也好,还是其他的写作方式也好,都是享受“苟且红利”的捷径。
03
回过头,将自己的计划和《写作七堂课》的能量相对比,发现自己才“开发”了不到10%。所以啊,《写作七堂课》哪里讲的仅仅是写作?有心人看到的是事业的助推器和个人品牌的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