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京东买的《待漏轩文存》,中午到了。
本书的首篇是《不遇——忆诗人李白凤》。文章开头说,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下卷》对诗人李白凤似颇怀念,说他“一九四九年后在大陆,一九五七年消失踪迹。”
李白凤的代表作《小楼》,收入吴奔星主编的《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诗分两段八行:
山寺的长檐有好的磬声
江南的小楼多是临水的
水面的浮萍被晚风拂去
蓝天从水底跃出
小笛如一阵轻风
家家临水的楼窗开了
妻在点染着晚妆
眉间尽是春色
作者吴奔星与李白凤相识于1936年。当时吴奔星在北平主编《小雅》诗刊。有一天,忽然收到一封湘西的来信,是李白凤寄来的几首诗。里面夹着一片冬青的叶子,写有“愿结同好”四个字,字迹清秀,莫辨性别。吴奔星立即使发表了他的《不遇》。
抗战初期,两人重逢于桂林。1978年,吴奔星去开封开会,看望了病中的李白凤。不久,李白凤去世。得知讣闻后,吴奔星口占悼诗一首,有“白也诗无敌,凤兮命可哀”之句。
施蛰存先生曾写过《怀念李白凤》的文章。李白凤在《现代》上发表过作品。
李白凤与柳亚子也有过交往。
(柳亚子、田汉、尹瘦石、李白凤合影)
1941年至1944年,李白凤在桂林任中学教师。其间与柳亚子相识。柳亚子在《八年回忆》中写道:“……此时,香港认识的朋友,象梁漱溟、陈翰笙、千家驹、周鲸文、萨空了、吴涵真、沈志远、俞颂华、胡仲持、黄药眠、张今铎、凌成竹、叶浅予、戴爱莲、杨刚、郁风、孙源、张英、端木蕻良等,桂林的新朋友,象李任潮、陈劭先、白路天、范冼人、秦似、孟超、伍禾、周钢鸣、司马文森、韩北屏、翟白音、朱琴可、尹瘦石、陈迩冬、李白凤……也都陆续见面,热闹非凡。”
在《磨剑室诗词集》中,有多首与李白凤有关的诗作。
1944年5月,李白凤出席了桂林文化界庆祝柳亚子58寿辰大会。
李白凤出版印谱,柳亚子与叶圣陶分别作序。柳亚子作《奉题白凤印留》诗一首。
抗战胜利后,李白凤至上海财政局任职员,后转《益世报》社编辑,时薪酬微薄,只得以刻印收入来补助生计。《大公报》曾刊《诗人治印,作家拔牙》的短文评其事。柳亚子也为其写了《李白凤鬻印小启》。该文收入《柳亚子集外诗文辑存》。
关于柳亚子与李白凤的交往,李白凤夫人刘紫凰撰有《缅怀前辈柳亚子先生》,刊于《柳亚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