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赶去高铁站坐6:40出发的动车。
4:50起床,5:10分下楼,天刚朦朦亮,等了两分钟,昨晚预约的车打着双闪开了过来。
我将沉重的行李箱推到后备箱的位置,正思忖着如何才能搬上去,司机下车走过来,一边说着“我来吧”,一边很利索地把箱子放进后备箱。他说着很标准的普通话,让听了二十多天乡音的我有些惊喜。
我透过朦胧的晨光瞥了他一眼,精干的身材,白衬衫扎在西裤里,很有职业范儿的样子,不过不是网约车司机的那种职业范儿。
挥别朋友,车子很快穿过树荫密闭的小巷,驶上空旷开阔的高架路。
我很困,好久没这么早起床了,而且半夜三点起夜后就没怎么睡着,所以没打算开口聊天。
“几点的车?”
惯例性的问话来了,虽然跟自己约好要保持沉默,但这种无伤大雅的问题总不能回避吧。
“6点40,”我尽量简短地回答。
他开始不停地说我约的时间太早了,一会儿说6点出发就可以,一会儿又说5:50肯定能赶上,一会儿又说最早不过五点半。
要不是他的声音很文雅动听——让人想起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的自信少年——我都快生气了。我实在很困,不管他说几点合适,我的回答就一句:
“早点总比晚点好。”
然而我内心真正说的却是:
“我爱几点出发就几点出发,关你什么事!”
他停了一会儿,我看着窗外掠过的安静清晨,心里感到莫名的孤单,还有对未知前路的恐惧。我突然意识到他刚才说那些话,只是委婉地提醒我占用了他的睡眠时间。怀着一丝愧疚,我拾起掉落的话头:
“师傅你每天都这么早出来吗?”
没想到,我这一问,就像打开了一个巨大水库的水闸,他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起他的故事。
他老家是南充的,在深圳打拼多年,自己开了一个仓储物流公司,因为经济不景气,去年关掉了仓储部分,结果还是亏损了48万。因为父母不愿去深圳生活,他打算回成都发展。他想做餐饮生意,目前是一边开网约车,一边考察市场。
他在深圳买了房,目前能卖600多万,去年最高时能卖700多万。他在老家帮父母建了房,又在南充买了房,目前所有的现金都投进去了,想卖掉深圳的房子又觉得跌价了不划算。
他讲得很从容,声音里没有丝毫沮丧的感觉,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则时不时附和一两句。
他的儿子在南充上高二,成绩是前三十名,因为早年没钱,没能让孩子到深圳上学,后来有条件了,又不赶趟儿了。
我想起今年四川省的高考状元就是南充的,就用这个事实安慰了他一下。
他还有个妹妹,是深圳的公务员。早年在深圳租房,让父母过去玩,结果他的村官父亲说:“你一个公务员怎能没有自己的房子,你一日不买房,我们就一日不去!”
他妹妹于是堵气在蛇口买了一套房,总价180万,如今市场单价已经涨到13万多一平。他自己买房也是父亲逼迫的结果。
然而,兄妹俩买了房以后,他父母仍然不愿去深圳长住,要求在老家建房;老家建好后,他父亲又说想去南充住,他又在南充买了房,如今价格已经翻倍了。
我一边听他讲,一边在心里感叹:
“这样的父亲请给我来一打!”
半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结束了,车子停稳,他依然很绅士地下了车,帮我把箱子拿下来。
我们说了再见,然后各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