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为你的理智打分,1到10分,你会打多少分?
我猜,即便你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你打的分数也不会低于5分。
遇到问题,你真的可以理性地、有逻辑地思考吗?
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这里有四张牌。
每张牌都有两面。一面是字母,一面是数字。
如果纸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那另外一面则是一个偶数。
【什么是元音字母?我来科普一下:英文字母一共26个,其中由5个元音字母和21个辅音字母组成。5个元音字母分别为:a[ei]、e[i:]、i[ ai]、o[eu]、u[ju:]】
现在,这四张牌这样被放在你的面前。
请问,需要翻几张牌,可以验证这个规则(规则即上文:如果纸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那另外一面则是一个偶数)。
【打住,好好想想,再看下文。】
你可能会翻:E。因为E是元音。如果E的反面是偶数,则可证明这个规则。
你还可能会翻:4。因为4是偶数。如果4的反面是元音,也可证明这个规则。
E和4,对吗?
还有其他答案吗?
你有没有想过翻K或7?没有想翻的原因是,K不是元音,7也不是偶数?
难道就没想过,如果翻K,它的背面是个偶数?翻7,它的背面是元音?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要去翻,这道题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证明这个规则,又不是让我们反驳规则。
ok,这道题的规则是让我们证明规则,所以它问什么我们就应该答什么,是吗?
如果是这样,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
男人为什么不喜欢真正对他好的女人,却喜欢事儿多耍性子的女人?
请问,为什么?
绞尽脑汁地想?
不如去抓住一个男人来问:你是喜欢真正对你好的女人,还是喜欢事儿多耍性子的女人?
如果这个男人不是天生犯贱,一定会选择真正对他好的女人。
可这个问题……
发现了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别人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我们为何从没想过去证明别人的规则本身就是错误的(纸牌游戏中,为了全方位的验证规则,我们必须要翻开K或7其中的一张)?
你说你理智。呵呵。
别生气。
研究表明,即便学过逻辑学的人,在玩纸牌游戏时的表现,也只比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参试者,好3个百分点。可见,即便系统地学习过逻辑学,也并不一定能把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上面的内容很烧脑,我们再打个简单的比方。
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现在下雨了。所以,街道湿了。
这没毛病。
但,
如果下雨了,街道就会湿。现在街道湿了。所以,下雨了。
这有毛病吗?
显而易见。
很可能刚才洒水车路过了呢,还可能是水管破裂了呢。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推理。
难道不是吗。
好好回忆一下,恐怕不胜枚举。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去证明一个规则或现象,却很少去反驳它。
这样不好吗?这样当然有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平时都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那会不会发生争吵?当然!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在找别人的问题(证明自己的想法),却看不到自己的愚蠢(反驳自己的观点)。
这又引申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去解决问题,问题不仅不减少还增多了呢?
想摆脱这个局面,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不要去回答问题,而是去审视这个问题:这,真的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是“对”的?
比如说,上文纸牌游戏。题目是:需要翻几张牌,可以验证这个规则。你往往是哼哧哼哧地思考,需要翻几张牌。其实,你真正要做的是,停住,审视一下,这个规则是对的吗?
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就去解决问题;别人问了什么问题,我们就去回答问题,只会让我们受困于问题中。
只有当我们跳出问题,审视问题(规则)的时候,才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陷入痛苦和无力感的状态?
其实,并不是思考本身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是我们的思考模式不对!
思考模式究竟不对在什么地方?我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推理,而从不去考虑逻辑。
那应该怎样提高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呢?训练。
2008年,伯尔尼记忆研究学者沃尔特·派瑞格及其小组做了一个大胆试验:对70位参试者进行了长达3周、每天20分钟的特殊训练。
3周后,参试者解决未知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他们的效率平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即每个人都聪明了七分之一!
《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这本书里,提供了21个思维逻辑训练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包括上文举的例子也来自这本书。要想提高逻辑思考能力的根本,在于我们不要被经验束缚,要有跳出问题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