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侄女像亲闺女一样看待,侄女也说我这个婶就像妈,但嫂子对此事的回应是:“你对你干闺女那么好,以后她会像亲妈一样对待你!”嫂子说的话,没有满足我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我希望她说,你对我闺女像亲闺女一样,将来让她像亲闺女一样对待你。看,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对别人说的内容或者方式不当,就会让对方不快。我与嫂子关系好,她说的话是善意的,但我还是感到对他人要做良好回应的重要性。
与久不见面的朋友联系,她说:“我正想打电话联系你,你却联系了我,咱们真是心有灵犀呀!”对朋友的情感得到了回应,心里会高兴愉悦,这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在朋友圈发信息,也希望你的信息得到他人的回应,因为在他人的回应中,得到了存在感,价值感。
婴儿的哭闹,要大人及时有效的回应的,他用此方式来赢得关注。同样,很多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会抱怨自己的童年缺乏爱和关怀,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缺乏爱其实就是,在某些人的幼年时期,自己发出的信号没有人去给予回应,或者回应质量不够好,不够及时。长此以往,需求只能被隐藏起来,但却无法消失。幼小的孩子,他们对于外界的回应要求会越来越低,自己也越来越不善于向外界表达自己,也不会有效回应别人,人际关系都会很糟糕。
热恋时,男孩追女孩,为了得到女孩的回应 ,送花,送水果,送洋娃娃……女孩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她害羞微笑地收下了,男孩心里美滋滋地,因为女孩虽然没有语言回应他,但她的神态回应了他,这给男孩追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恋人进行冷战的时候,互相不理睬对方。对彼此的行为不回应,假装漠不关心,无视对方的存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巧妙地抹杀掉对方的存在感,给对方带去一种心理上的惩罚。
爱人与你分享的好事, “我升职加薪了!” 积极主动的回应:“太棒了!我太你骄傲了!我知道这个晋升对你有多重要,快告诉我当时的情况——你的老板在哪儿告诉你的?他说了些什么?你是什么反应?我们应该出去庆祝一下!”非语言的反应:保持目光接触,表达积极的情绪,比如真诚的微笑、触摸、大笑。
同样,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状态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发布信号这个动作本身给了我们存在感,而是别人积极的回应、热烈的评论,让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信号是真实的,我们才会获得存在感。
回应的质量也分高低:高质量的回应,一般都是尊重、认同对方,让对方找到存在感,价值感, 而低质量的回应,一般都会削弱对方的价值感,甚至会让对方厌烦。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聊天中,要注意回应别人时的技巧,运用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对方看到自己的表情。避免低质量的回应。当然,比这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一个完善人格的养成,这需要我们在生命的早期,就获得充分的存在感,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才能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
好好修炼自己 ,当与别人沟通,交流时,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回应,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