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了女儿在我睡觉期间偷偷玩IPAD的事,事后虽然我严肃地警告了她,但是她并不服气,说我们管控的太死了,控制的太严格了,她也需要放松。
又说我们不陪他玩,她只好和游戏玩。
今天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了一下女儿玩游戏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呢?她的需要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她需要放松。
其次就是她希望我们陪她,这种陪是真正有效的陪,而不是人在心不在的那种陪。
先来说放松,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不会休息的人是愚蠢的,我们的身体不过是一块电池,耗尽了电之后必须充电。不休息只会死读书的人效率并不会高。
再说了,长时间进行某一种活动,大脑会觉得疲乏,应激能力下降,需要换一种活动来重新刺激大脑,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放松。
如果只是要求女儿每天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却不给时间给她进行娱乐的话,确实会容易感到单调乏味。
动静结合,才能让我们身体的机能和大脑始终保持平衡。
我在想,既然女儿的诉求是放松,那么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做她喜欢的事,比如画画,弹电子钢琴,看电影,逛街,这些都好过玩游戏啊!
上一次女儿跟我提出的玩游戏的理由是,大家都在玩,她不玩就感觉和同龄朋友没有共同语言。那一次她的需求是需要有集体归属感,经过和爸爸的商量之后,我们同意父母在家的时候,完成作业后可以玩。还专门在计划表上列出了一个时间给她玩,没有明确写上玩游戏,但我们口头默许是完成作业可以玩的。
在这个周日,女儿就实现了玩iPad的愿望,不过她觉得玩一个半小时还不够,但是没办法,我们实现列好了规则,就是只有一个半小时可以玩,只能先这么遵守。
既然女儿需要放松,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列一个放松清单,每次她想放松的时候就掷骰子,选择清单上的一样来做,或者选自己最想做的来做。玩游戏的事情只能放到周末,这是底线。
接下来就是把这件事情放到周末的家庭会议上讨论,落实。
第二,女儿希望我们有效的陪伴。
说实话,自从我跨上付费学习的道路后,除了写作业的时候陪着她,其他很少时候真正陪她去玩。
不像小时候,有时候陪她做手工,有时候陪她画画,还有的时候陪她讲故事。
我以为女儿长大了,不再需要我陪着做这些事情。
在知乎上一搜,原来高质量的陪伴在不同的年龄段还对应着不同的内容。
总的来说,要做到两个原则:一是及时回应,而是积极互动。
及时回应,指的是对于女儿的问题,情绪要有及时的回应,不要总说等一下,我现在正忙着呢!
今天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女儿拿着数学作业来要我看她题目的解题思路对不对,我马上停下来,听她讲自己的思路,然后给她提醒,讲完后她继续回房间写,我继续在外面写。
一会她又出来问第二个不确定的题目,我又停下来,听她讲完自己的思路,然后给出相应的提醒,并提醒她注意解题思路。
很庆幸没有对她不耐烦,看了这个高赞回答后,再对比女儿的表现,很平静,很正常,我也觉得非常正常。
积极互动,是要对女儿的情绪,感受做出相应的回应以及有效的倾听。
积极互动的关键点在于:
说话时保持眼神交流,不要一边听一边做别的事
说话时关注对方的感受,一边询问自己,对方是什么样的情绪?
避免打扰,比如打断她的话,或者表现出不在乎。
这些内容都是有效倾听的内容,最好在挺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询问,哦,你一定觉得很开心/不开心吧?
今天下午,女儿回家和我说了她们班级足球比赛输了的事情,本来那时候我在切菜,她一边说一边愤愤不平,说对方班级人马太高大了。我一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她的情绪很激动,觉得我自己应该和她共情一下,就加入了谈话,你当后卫有没有拦截到球啊!
她回答,当然有啊,我们已经防控得很死了,可还是被她们进球了。
我说,输了确实挺不甘心的,不过你们还有明年上半年一次机会可以扳回来。
女儿说了一阵,气消了,然后就赶紧去洗澡了,冒着雨踢球出了一身汗,隔着一米远都能闻到馊味。等她出来,什么事也没有了。
我想,女儿倾诉完之后,获得了理解也就没事了。
感恩简书,让我可以把培育女儿过程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我发现,《无条件养育》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正确,你对自己越透明,越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要和经历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养育行为,你就越容易进步。
正是因为写作让我自己越来越透明,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需要什么。
也感谢女儿的成长,给了我自己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