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在由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郑立平老师所写的一本名叫《把班级还给学生》的书中,看到了两个让我深为震憾的故事:
故事一:在美国盐湖城奥运会时,中国代表团曾到当地的一所学校访问,并带去了一些少量的精美中国手工书包,说是要送给各个年级中最优秀的孩子。这下可把校方难倒了。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谁是最优秀的孩子。在他们看来,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发展变化的,如果给他(她)戴上一顶“最优秀”的帽子,无论是对他(她)还是对其他学生都是一种伤害。比如Tom写作很好,John篮球出色,Jack手工不错,Jimi唱歌动听,他们都是最优秀的。
故事二:有一次,中国某教育学者到日本一小学做调研时,他在一个班里问学生:“你们班谁学习最好?”没想到学生听了这个问题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在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一学生试探着反问:“老师,你说的是指哪一方面呢?”学者想了想:“那就说语文吧!”可学生接着又反问道:“老师,你是问朗诵最好的,还是古诗词背诵最好的,还是……”学生的反问,让那位学者尴尬不已。
可见,与我们中国向来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不同的是,美国和日本的以多元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无疑更科学,更全面,也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他们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始终都对学生抱以希望和期待。
由此,我想到了我读书时的情形。那时的我,学习成绩一直是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我曾经尝试过很努力地去学习,但总是拼不赢那些学霸。于是,我从中知道了这样的一个残酷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小孩,在读书方面,确实是很有天分的。而有的小孩则不然,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在成绩上获得好的名次,甚至没能拿到过一张奖状。
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一定会在某一方面具有他天生的长处的,关键是看我们或他自己能不能发现而已。因此,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我立刻着手在我的班上推行这种评价机制,并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以下就是我学生建议设立的奖项:
1、整理之星:抽屉,地板(桌面和周围垃圾也要评)等卫生洁净的可评。
2、默默无闻之星:平时不显眼,但做事认真可靠又仔细的,可评。
3、勤劳之星:平时帮忙打扫卫生、发作业(发作业必须要在下课发才算,他们下课不发,一到上课抢着发,我都无语了……)或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做事的可评。
4、积极之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可评(回答错没关系,但杜绝乱回答)。
5、文明之星:言行举止(有礼貌,向老师问好,迟到或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等文明有礼的可评。
6、作业认真之星:每次作业都认真完成,书写整洁,不马虎不敷衍的可评。
7、值日之星:每次打扫卫生时,都打扫得干净整洁,且桌椅摆放整齐的,可评。
另外还有读书之星,即从读书的数量、批注的质量、摘抄的数量和读后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另外还有背诵之星、写作之星、毅力之星、书写之星、助人之星、纪律之星(一周不违纪、不被批评)、守时之星(从不迟到早退)等等。这些奖项的评选,每周一次,而且设立晋级机制,如先是每周之星,接着再晋级是半月之星,然后是每月之星、学期之星。目的是不断激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补充或修正,使其更完善。
大名鼎鼎的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此话可谓深得我心。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人成为人,培养考试能手、做题高手,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甚至连次要目标都不是。
我相信,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无数求真、崇善和尚美的种子,一个优秀班主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为每粒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水分、温度和空气,让它自然地破土,茁壮地成长。
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所以,请相信,世界上的每一朵花都会开放。春有华美艳丽的桃花,夏有清淡迷人的百合,秋有香飘十里的桂花,冬有傲人脱俗的梅花。只不过花期有早有晚,花苞有大有小罢了。而我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份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