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个人都会,但是读完之后有啥收获就各不一样了。什么叫读好,也可能千人千面。杨洋老师有句话叫读书要把厚的读薄,薄的读有趣,有趣的读接地气,要让人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非常精辟,前半段是说的读的要求,后半段是说的他讲书的要求,但其实对于个人来讲,读书读得好也是这个状态,读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具体怎样开始呢?首先要找到作者最核心的观点,通常来讲,最核心的观点都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洁,譬如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就一句话递弱代偿;譬如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系统一系统二;譬如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不带任何观念的语言是爱的语音。找到这些核心观念就像找到打开宝藏的钥匙。
第一, 要先通读一遍,找到大体脉络。就像事情都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一样,一本书一定有个大概框架,先叙述一段事实,然后用归纳法给出一个大致结论,然后大胆假设,然后给出推理或是实验数据证明,然后输出结论,然后再给出应用。脉络不在细而在全,就像人的骨架一样,有了骨架就能大概成型。
第二, 找出重要定义或是之前自己完全没有想到和完全持相反观念的重点细读。一本好书,一定会有很多观念是跟我们自己不一样的,不一样就一定会有冲突,但冲突并不是坏事,冲突才是真正理解或是提升的开始。如果真的完全不冲突,要么之前我们脑子里面就没有这个概念,既然之前没有形成印象,后面也多半很快忘记;要么就是之前脑子里面观念太过固化,所有外来的思想观念都自动被屏蔽或是同化。
第三, 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人体的细胞每天都在跟新,只是不同的细胞更新速度不一样。按照过往自身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之前读书的心得拿出来看看,找到跟之前其他书总结相同的道理,提高关联度或是跟常规事物的相似性。
第四, 要应用在实践中不断证明或是证伪。记忆的再好,理解的再好,还是不如亲身用书中的道理去实践的感受来的深刻。
归一2019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