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吾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
忠是忠于自己,是“道”,关于自身这一世,本质就是一条不停修炼、不断进化的不归路,一切外在功业都是自己的提升和修行,一个境界承担一个层次的责任和压力,相应的拿一个层次的钱,思维境界有突破,才有可能驾驭更大量级的资源,做更大的事。
“德”是推己及人,是恕,作为群居动物和外界主要是大众的交互,是和其他人相处以及可以细微体察人心的能力。“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本质就是待人接物、驾驭资源,往大说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大小组织机构、整个政治就是在处理关系、平衡利益,往小说人与人接触的核心就是利益共同。
所谓“德不配位”,品行好坏并不是“配位”的必要条件,只是相关因素,只能说品行高洁相对更能获得外界认可,概率提高一些,这还是在和平之时,但远远比不上“以利大众”,“德与位配”的核心指的是作为利益代言人驾驭外界资源的能力,这是最大的“德”,历代开国帝王甚至次一些的各路豪杰都是“德”的代表,最典型的是王中王刘邦,以及让人如沐春风的刘备,乔帮主是道德典范,一生忠于自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利益。
人们最需要的是能够站在利益一方,让自己水涨船高。
一个层级一个量级,人类本来是需要有足够的修炼、足够的境界才能获取相应的财富,然而时代、时势、科技和金融给很多人加了杠杆,能够获取财富并不等同于能够驾驭财富,世界上大多数人还在为生存苟且,借助国运发展一脚迈进富裕阶层的群体,尤其是中国富豪,崛起过速,还不知道如何为自己以及财富找到安放之处,如果自身没有相应的突破,那么就会形成反噬,所以是最危险的境地。
近来连续爆出花钱进美国名校的事件,尤其是这两天中国赵姓富豪花最大额度金钱让女儿进斯坦福在国内引起挺大反响,什么舞弊什么丑闻之类,其实这事如果发生在我国公立学校以及现有高考制度下算是丑闻,因为花钱就意味着挤掉那些好好学习的学生,但在美国是很正常的事情,名校大多都是私校,人家想录取谁、想收谁的钱完全是自己说了算的,只不过作为世界品牌,需要顾及一下名声,更关键的是早已形成一整套筛选、入学、反哺的机制,把绝大多数人隔绝在外。明白没?并不是花钱有什么错,而是花钱的方式有问题,进名校是个细水长流、从小就需要捐款保持沟通,还要按规全方位培养的过程,暴发户可以非常有钱,但是被天然隔绝在外的。
什么是底蕴?
本质是圈层门槛。底蕴则意味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积累的,是整个环境、背景、家庭、财富、学识、地位的系统,还要有持久的耐心,持久则会形成约束,约束便是取舍,时间一久风范自成。
构建自己以及家庭的系统,破阶如削皮挫骨,只有系统才可能对抗风险,提升驾驭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