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上古筝课,课间和老师聊天,她说起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有一个清华毕业的女大学生,报考北京的公务员没考上,于是回了老家,结果赶上父亲去世,整个人一下子受了打击,加上找工作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就草草嫁了人。婚后有个女儿,也许是不会经营婚姻,没几年就离了婚,她只好带着女儿去南方打工,后来又嫁了一次,依然以离婚收场。最后找了个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跟着人家回了老家,生了六个孩子。最后记者采访她时,家里只有两间草房,四十多岁的她跟六十多岁似的,村里的人和她的丈夫都不相信她是个大学生,更不相信她是清华毕业的,还好毕业证她一直保留着,才证明了她的身份。
新闻报道后,她昔日清华的同学才知道她的近况,大家给她捐了不少钱,希望对她有所帮助。
在这个女士身上发生的事,真让人唏嘘,这使我想起了前期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当时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评论文章铺天盖地,其中有一篇《因为痛,我睁开了眼睛》的网评让我印象深刻。
文中写到:当白浅变成凡人素素时,她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的能力、天赋,只能依赖夜华在天庭生活,结果注定悲剧。
清华毕业的这个女士也是如此,她在公务员考试落榜,父亲去世的打击下,忘记了自己是谁,不去想如何扼住命运的喉咙,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后退,直到把手中的一副好牌打得乱七八糟。
我们来看看这位女士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从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的。
首先:考不上北京的公务员就回老家,结果到了老家,她又没考虑到小地方的机会不多,加上一些机构的不作为,人们会更加屈从于权势、金钱和暴力的现象。她不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适合待在家乡,是否赶紧联系北京的同学回北京去更好,而是在工作还不稳定的情况下草率结婚。而当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她还没有混得风声水起,没有人脉去认识一些优秀的男士,那只能在一些资质平庸的人群里找。而这些人大多胸无大志,他们不会觉得你学识渊博有什么用,他们想要的是一个能帮他们照顾老人,生育下一代,还能伺候他们的女人。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结局可想而知。
本来第一次婚姻失败,也许是件好事,就像《三生三世》里的白浅跳下诛仙台,解除了封印,想起来自己是谁也好。如果这位女士能及时清醒,在自己那张文凭还有些影响力的情况下,从能找的工作中挑出最好的,先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话还来得及补救。但是相反,由于婚姻失败,她越来越不认可自己,于是她降低标准,步步后退,直到最后干脆听天由命,对自己的人生完全不加控制,连生六个孩子。拜托,六个孩子,就算是清华毕业的博士生,想养活这么多孩子也很难吧。
好在记者发现了她,并做了报道,引起了她昔日同学的关注,并对她伸出了援手。这比着那个把自己的四个孩子砍死后又自杀的母亲来说太幸运了,那个母亲就是因为家里穷,加上好不容易申请来的低保在村民投票中被取消,彻底感到了绝望,干脆带着孩子走上了不归路。
当时针对那件灭门惨案,有一篇文章分析说:人生有四个区域,分别是自由区,浅水区,深水区,死水区。人在深水区只能拼命游才能到达浅水区,而一旦进了死水区,靠你自己是游不出来的,除非有外力帮你,那位母亲正是在死水区得不到任何帮助,相反村民的投票,干部的照本宣科让她更加感到生活无望,才最终带着孩子走上了绝路。
反过来看这位清华毕业的女士,她最后也是到了死水区,好在有外部力量帮了她一把,把她拉了出来。但下面还必须依靠她自己。带着这么多孩子想要游到自由区肯定非常辛苦,但总算还有希望。但如果她还是拎不清情况,不知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话,那么结果只有再次退到死水区,那个时候是否还这么幸运有人帮她就难说了。
前几年电影《1942》上映时,很多人不愿意看,觉得太过悲惨。其实和上两辈人相比,我们很幸运没有生在那种战争和天灾同时出现的年代,但我们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我们得意时太瞧不起别人,而失势时又总瞧不起自己。其实人生就像一条波浪线,有起有伏,但无论起伏,都有过去的时候。认清自己,看清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总不会太差。如《1942》里的那个地主对他的长工说的那样,“爷就是从穷人过来的,爷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等到了西安,跟着爷好好干,咱爷俩还有好日子过”。
后记:查了一下,这位女士不是清华毕业的,是人大档案学院毕业的,媒体报道后,她昔日大学的辅导员专门去江西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