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权激励,国内除了金融地产和部分大市值龙头企业,多数企业高管工资并不高,很多还不到一百万。制造业公司,很多才五六十万,部分会有灰色收入,但不具有普遍性,不讨论哈。而股权激励,本质上是实控人切部分企业发展的蛋糕给高管和核心骨干。也就是说,一旦设立目标,从实控人到高管都会全力以赴完成,因为如果完不成,高管甚至会被套牢,而套牢金额几倍于自己的年收入,最后导致公司的人心就彻底散了。
所以,股权激励是加分项,比如健帆生物,其实三季报很一般,但股权激励方案超预期,股价大涨。当然,这不绝对哈,立讯的股权激励目标就挺低,但这只是实控人给高管发福利,不代表最终业绩增速一定低。原因是,这行业的盈利跟行业自身景气度关系很大。
2、股票质押,正常的小比例股权质押影响不大,因为会让实控人非常在意股价。因为他会担心,如果股价大跌,追加担保品等,会让自己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就跟私募行业一样,绝大多数产品是创新高计提收益,有的产品净值从1涨到很高,然后又暴跌,管理人认为净值不会新高了,也就是再没提成了,就会放弃这只产品,坐收管理费。最扯淡的是,持有人看到净值亏损了,还就真的不赎回了,所以我产品设置的赎回时计提收益和低管理费,就是从机制上确保自己不会这么做。
3、收购,其实在成熟市场,当企业宣布自己要并购时,股价通常会跌。只有说,并购对象可以跟自己产生协同效应和互补增强的,股价才是上涨的。而跨行业并购,国外很罕见,基本都是下跌一条路,而即便投资者如此成熟,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也就两三成。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故事,理解下并购为什么很容易成为地雷,就是被并购公司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确实奋斗的动力。当然,国内也有旭创等公司,因为给高管设计了非常好的持续激励政策,导致业绩持续不错。
故事转自网络:游戏人生
十来年前深圳上了一些垃圾公司,从上市那天起就注定要卖壳。而南方的资本玩家狂总那时候就恰好盯上了一个壳。他花了几亿的代价买下了一个壳公司,然后并无力改变壳的主营业务,就靠各种所谓财技维持公司不连续三年亏损不退市,像一条🐊一样潜伏等待机会的来临。
同样十来年前有几个80后青年在小土哥带领下从码农转型游戏运营,几年功夫端游手游开始火起来,他们的公司也逐步有了起色,个人娶妻生子,生活小康。
潜伏了几年的狂总嗅觉敏锐,发现了游戏娱乐行业的血腥味,于是托人找到小土哥,开价十来亿收购他们的公司,现金加股票可以让小土哥一夜之间成小富豪土总,唯一的要求自然是业绩对赌三年,合计好像两亿出头利润。借着资本市场狂飙的号角,一切顺风顺水,微利市值20亿的公司,在各路资本和tmt研究员看好中狂飙了五倍变成百亿,光土总团队手里股票市值差不多就是十几亿之巨。土总他们踌躇满志,买别野换豪车孩子转私立学校。朋友介绍他在金融街跟俺喝茶时候,土总嘴角时常流露出对老古董旧思想的可怜神情“老牛呀,这是个好时代,胆子要大点。。。”
狂总作为一条巨鳄,自然不会放过狂飙的机会,质押全部股票浮盈加仓,配合以高送转继续疯狂,股价再次翻倍,三年打造出一个十倍股,身价小百亿,狂总也算人生圆满。可惜还来得及兑现,就敢上了股灾。狂总慌吗?一点都不,毕竟这是技术调整。提高的只是狂总的质押率而已。况且,狂总尝到这把甜头后,人生理想已经拔高太多。他从潜伏的大鳄变成四处狩猎的大饿,对一个小目标这样的级别的项目都提不起兴趣。。。
又过了两年多,哀股从喧嚣回归平静。土总的身价实现了膝盖斩,再次坐在俺对面时候,一脸谦虚地讨教会计确认和对赌的计算方法。因为最后一年了,只要业绩完成,即便膝盖斩后,股票解禁也好歹还剩下四个小目标。我问“你拿的现金对价基本花完了吧?”土总羞涩地笑着说“是呀,税务局拿走了一个多亿,几个弟兄这两年买房子改善生活花了几千万,剩下的都填业绩坑了。今年业绩里补了点钱还是质押股票来的。唉,等年报审完就可以脱身了。但就怕狂总。。。”提到狂总,我知道彼时圈内都知道他质押爆仓,外面配资的账户天天被人追着补钱,他这条大🐊又不是小壁虎,咋会让土总这么轻松闪人呢?俺嘿嘿一笑说“土总,你跟狂总好好商量,别撕破脸皮了。毕竟你年轻,账上变动的都是数,别太当回事。记住落到口袋里的钱才是你的。。。”
跟我喝茶后没两个月,听说土总被监视居住,因为狂总报案说他诈骗,要么把股份收益吐出一半,要么就继续办。再后来的故事曲折不足于外人道,反正土总又变回了小土哥,没有牢狱之灾。他手里股票全部赔最后一年的业绩补偿还不够,手上没剩几个钱,背上多了几千万质押债务,为安全起见只能办个假离婚,再也没有见他更新朋友圈。。。当然狂总也不好过,因为违规担保和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查处,公司总市值又回到了几年前的原点,市值只有高峰时候的1/10,狂总自己身家归零能人身自由想必已经万福了。
前后五年时间,眼瞅着他们游戏了一场,留下一地鸡毛,这就是人生。